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BB3yGiSlw

各段捷徑

第一部分:人性

第二部分:社會病態

第三部分:地球計畫

第四部分:崛起


重點一覽

0:00
在一個衰敗中的社會,藝術如果是真誠的,也必須反映衰敗。除非藝術想要背離其社會職責與功能,否則藝術一定要揭示出這個世界是可變得,並且幫助改變世界。-Ernst Fischer,奧地利新聞工作者、作家、政治家。


1:08
我的祖母是個非常好的人,她教我怎樣去玩大富翁,她知道遊戲的目的是去獲取,她會去積累所能獲取的一切,並最後成為棋盤上的主宰者,之後她總會和我說同樣的話,她會看著我說:「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怎麼玩好這個遊戲的。」有一個夏天,我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玩大富翁,而在那個夏天,我學會了玩這個遊戲,我開始明白唯一獲勝的方法,即心中只服膺於「攫取」這一念,我逐漸開始明白金錢和私有財產,是這個遊戲中唯一的得分手段。這樣,到了那年夏天結束之前,我已經比祖母更加殘忍無情,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準備曲解規則,去贏得遊戲。那年秋天,我又坐下來與她玩,我拿走了她的一切,並看著她把最後一塊錢拿給我,徹底失敗。但她最後還有一件事要教給我,接著她說:「現在一切都要回到盒子裡。」

6:00
(雅克由於拒絕效忠國家,接著便離開學校開始自學研究。之後發生了大蕭條、世界大戰…-但雅克發現,原本已有的豐富資源、加上大量在戰爭中消耗掉的,本來可以使全世界達到富足的社會…。)

8:38
切勿懷疑,少數有思想、並且堅定不移的社會成員,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9:12
(開始談到環境刺激對生物行為、疾病、智力等發展的影響、談到「表觀遺傳學」-種種研究結果反駁過去普遍認為的「基因先天決定論」,認為這太過於簡化。)

16:58
遺傳性觀點(基因決定論)僅僅是一個藉口,它讓我們忽視了,其實可以解釋眾多惱人行為的社會、經濟、及政治因素。

18:31
對於權力的上癮:有權力的人們想要越來越多、無窮無止;對收購上癮:企業總想要佔有更多;對石油上癮,或至少說是對石油帶來的財富和產品上癮:看看那些環境上的惡果,正是因為這個癮,我們正在破壞賴以維生的唯一地球。這些成癮產生的破壞性社會後果,遠比我在東城區使用古柯鹼和海洛因的病人嚴重,然而,這些成癮卻受到獎勵並被認為是體面的。為煙草公司贏得更高利潤額的總裁,將得到遠遠更多的報酬,他不用面對任何法律上或其他方面的負面後果,事實上,他可能是其他幾個公司董事會中受尊敬的成員,但是,與煙草煙霧有關的疾病,每年在世界各地共「謀殺」五百五十萬人,在美國,它們每年殺死四十萬人,而這些上癮者對什麼成癮?-利潤,他們上癮到了如此地步,卻否認他們行為帶來的衝擊,這種否認就是上癮者的典型,而那(卻)是受人尊敬的-不論其代價為何,對利潤成癮是可敬的。所以,什麼是可接受的、什麼是可敬的,在我們的社會中是一個沒有根據的現象,而且似乎上癮者造成的危害越大,對利潤成癮本身就越可敬。

21:41
(講到胎兒受到母親所處環境影響-透過血液中的訊息。並列舉了荷蘭冬日饑荒研究、動物實驗、受虐孕婦研究、以色列戰爭期間孕婦研究。)

24:59
人類(大部份腦部發展)則必須發生在出生後,而這點與簡單的演化邏輯有關:當頭部變更大時,這點使我們成為人類,蓬勃發展的前腦實際上造就了人類,與此同時,我們以兩條腿走路,因此,我們的骨盆隨之變窄用以適應這點。所以現在我們有狹窄的骨盆、而且頭較大,答對了,我們必須早產。這意味著其他動物大腦的發育發生在子宮之內,而我們則是發生在出生後,並大多受環境的影響。

25:37
「神經達爾文主義」的概念僅僅意味著:從環境中得到適當輸入(刺激)的神經迴路,將發展得最好,反之未得到適當輸入的,將不會發展到最好、或者根本不會發展。如果你有一個在出生時眼睛極好的孩子,然後你把他關在黑暗的房間中五年,則此後他一生當中都將失明,因為視覺神經迴路的成長需要光波,而若無光波,甚至連出生時就存在且活躍的神經迴路,都會萎縮和死亡。

26:06
(談到可回想的「外顯記憶」、與無法回想的「內隱記憶」或叫「情感記憶」。跟外顯記憶有關的腦中結構「海馬體」在一歲半後才會發展完成,因此人類幾乎回想不出在這以前的記憶。但情感記憶,即各種情緒的經驗一開始就會在腦中以神經迴路的形式保存,並且不依據回想。影片舉例一歲半前被收養的小孩,通常一輩子會有分離、或被遺棄的感覺,即使對當初收養的事根本想不起來。)

28:33
(透過「撫摸」才能幫助嬰兒的腦部發展,事實上,那些沒有被撫摸的嬰兒將會死亡。而當嬰兒哭泣時若遭受忽視,他們的內隱記憶會記得這個世界不在乎他們的那種感覺。)

29:36
(童年時代,家長無論是因憂鬱症、日子過得不好、或工作太累而發脾氣、或所做的種種行為,對孩童關於世界環境的艱困程度觀念會有深刻影響,這種早期「敏感性」現象,在其他物種上也存在。)

30:28
早期(童年)生活中,如何被撫養長大、碰到多少衝突、受到多少重視,就是你可能會在其中成長的那種世界樣本。你是否成長在一個,你必須戰鬥才能得到你所要的世界、多注意背後、照顧自己、學會不去信任他人?或者你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在這裡你依賴於互惠、相互性、合作、且同理心是重要的、而你的安全取決於你與他人的良好關係?而這需要一個非常不同的情感和認知上的發展,而這就是「早期敏感性」的重要之處。因而父母的養育幾乎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系統,把他們所處世界的那種經驗傳給下一代。
(接著講童年「該發生的沒有發生」和「不該發生的卻發生」將對人造成的影響。)

32:13
「精神遺棄」,就是當父母具在,卻無法給予情感上的關懷。我已花了最近40年的時間,研究我們社會所產出最暴力的人們:有殺人犯、強姦犯等等,以試圖理解引起這些暴力的原因。我發現我們監獄裡最暴力的罪犯,曾經都是受害者,其童年受虐的程度,超過我能想到應用在「虐童」這個詞彙上的涵義,我無法想像,我們社會中,兒童常受到惡劣對待的程度為何。那些我看過最暴力的人們,他們本身就是倖存者,逃脫了被父母或社會中其他人,企圖殘害的黑手、或者是最親密的家人慘遭其他人殺害的倖存者。

34:11
「人際神經生物學」這個詞,意思是說我們神經系統的功能,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的人際關係,首先是與養育我們的監護人、然後是與我們生活中有其它重要聯繫的人、接著是與我們整個文化的關係。

34:52
(採集狩獵時期,人類社會暴力現象少得多、有組織的群體暴力未曾發生。)

35:50
暴力並不是普遍的,它在人類當中並不是均勻分佈的,不同社會中的暴力程度有巨大的差異,有些社會實際上沒有暴力,有些社會則用暴力把自身摧毀。一些再洗禮派(重浸派)的宗教組織,是完全嚴格的和平主義者,比如阿米什教派、門諾派、哈特派…。在這些團體裡,其中的哈特派,沒有任何殺人的紀錄,在我們的主要戰爭,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那裡的人被徵召入軍時,他們會拒絕參軍,他們寧願入獄也不要參軍。在以色列的基布茲,暴力是很稀少的,以至於那裡的刑事法庭,經常會把犯罪的暴力違法者,送到基布茲去生活來讓他們學習如何過非暴力的生活,因為這就是那裡居民的生活方式。

38:52
在一個基於競爭的社會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殘酷地剝削,真的是十分常見,利用別人的問題來牟取暴利,而且經常製造問題,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居於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往往庇護這種行為,聲稱這是一些基本、不可改變的「人性」,所以我們社會中的迷思是,人的本性就是競爭的,而人們就是個人主義和自私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我們有某些人類需求,你唯一能具體討論人性的方式,是認識到有某些人類需求,人的需求有友誼、密切交往、被愛、被喜歡、被認同、被關注、以本真的自我被接受…,如果那些需求都得到滿足,我們會成長為對他人有同情心、有合作意識、有同理心的人,也就是說,我們在社會中,常見到的反例其實是被扭曲後的人性,準確地說是因為很少有人的需求得到滿足。所以,是的,你可以談人性,但僅限於由本能喚起的基本人類需求的意義上,換句話說,如果某些人類需求得到滿足,就會帶來某種性格特徵,反之,就會帶來不同種類的性格特徵。

40:27
所以,當我們認識到以下事實,即「人類機能」有很大的適應彈性,能使我們在不同的狀況下存活,但也是為了「特定環境」、「人類需求」而嚴格編寫的程序,此時一種社會(改革的)急迫性就開始浮現了。

41:21
考慮今日的事態時,我們必須問這個問題:我們在現代社會所創造的環境,當真有利於我們的健康?社會經濟體系的基石,是否為了人類的社會發展和進步,起了正面的作用?或者,我們社會的基本趨勢,實際上違背了必要的核心進化需求,(而無法)以利創造並維持我們個人和社會的福祉?

43:46
現在我們不是透過本身的勞動獲取產品和財產,不是,現在用金錢購買到勞動了(-資本家再以這些勞動力賺更多錢。由於勞動力是商品,在自由市場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自然也會走向低價競爭-都將走向「低薪化」)。

46:24
(經濟學大師亞當.史密斯曾預言,艱困的環境將抑制窮人的繁衍,他們被稱為「勞工種族」,這也是一種市場體系內建的種族主義。之所以有那麼多兒童餓死,就是因為那「看不見的手」的「供需法則」。)



48:26
(「金錢的價值序列」-金錢利益、與「生命的價值序列」-生命利益)現在已發生的是,在那兩個序列之間,有一個完全的經濟信條混淆,認為金錢的價值序列,會傳達出生命的價值序列(認為消費會帶來幸福),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說,如果出售更多的商品、如果 GDP 增長…等等,將帶來更多的幸福、我們可以把 GDP 作為社會健康的基本指標…,這就是你所看到的混淆。…所以,我們碰到的是一種結構性的錯覺,而它變得越來越致命。(這個混淆,或許多半來自企業為追求利潤而對大眾洗腦所導致的「消費文化」。)

49:38
在當今社會,你很少聽到有人用他們身體的健康、快樂的狀態、和對社會穩定的信任,來描述他們國家或社會的進步,相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衡量標準,是透過抽象的經濟,我們有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者物價指數、股票市場的價值、通貨膨脹率…等等,但這能告訴我們,關於人們生活品質的真正價值嗎?沒有,所有這些衡量標準都只與「金錢序列」本身有關而已,再也沒有其它的了。(講到健保花費的例子,人民越不健康,醫療花費越高,經濟反而越成長。同時 GDP 越高也反應著效率越低落、環境需要解決的問題越多…。)

51:41
你必須製造各種問題來創造利潤。在這顆行星上挽救生命、恢復平衡,在當前的模式之下是毫無利潤可言的,像是支持正義、和平、或其它東西,做那些事根本沒有利益。(除非有錢可賺,否則問題不會被解決、還可能被擴大。)


52:40
(「經濟」不是應該是…「節約」-維護、效率、減少浪費的意思嗎?)

54:48
這個體系(金融貨幣-市場體系)比歷史上,所有其它存在的體系更浪費。生活組織和生命系統的每一個層面,都處在一個充滿危機、挑戰、衰退或者崩潰的狀態。過去30年當中,沒有同儕審查的期刊告訴你有任何不同-即每一個生命系統,都處於衰敗之中。

57:31
(講到「固有報廢」和「計劃報廢」或「計劃性淘汰」,後者甚至會抑制新科技-抑制可以創造更耐用產品的技術的產生。)

59:50
(產品的)高效率、永續性、維護性,是我們這個經濟系統的天敵。


1:00:16
醫療機構真正不想要的,是治癒疾病,如癌症…,因為這會取消無數的工作和數兆美元的收入。(之後也提到了犯罪、戰爭可以如何賺錢。)

1:01:14
想解決問題的任何興趣、或者對環境的永續性和保護,都是本質上與「(市場)經濟永續性」相違背的。

1:01:45
「美國夢」是植根於氾濫的「消費主義」,正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主流媒體、特別是商業廣告-即所有需要這種「無限增長」的企業-已對大多數美國和全世界的人進行洗腦,使我們相信,我們必須要有X數量的物質財產、以及無限地取得更多物質財產的可能性,以變得快樂。這顯然不是真實的,那麼,為何人們還繼續這樣消費,以這種系統效應不斷累積,最終導致生態滅絕?這只是一種典型和自發的條件反射作用罷了,你只需要把條件輸入有機體(消費者),然後你就會得出所期望的行為、目標或者目的。而且它擁有全部的技術資源,他們吹噓他們如何灌輸至嬰兒們的頭腦中,嬰兒們聽到的東西,已使他們對品牌產生條件反射…(參考《解構企業》第七部分7分鐘開始處),因此你能看到人們是如何一直愚蠢下去-他們被教育變成傻瓜-這就是一個價值體系紊亂。

1:06:30
每五秒鐘就有一位孩童因為饑餓和營養不良而死。

1:10:16
全球經濟受三個基本東西支配:…「部分儲備金銀行系統」(無中生有的債務金錢)…、…「複利」(用利息滾利息-債務黑洞)…、「一個無限的增長模式」…。

1:11:19
(開始講到「債務金錢」、「利息」與「債務黑洞」、「通貨膨脹」與「破產」的必然性、「債務奴隸」。可以同時參考《時代精神:附錄》從6分46秒開始的解說。)

1:14:41
幾年前刊登在《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社論,標題是「腦袋受損的投資者教訓」,在這篇社論中,他們解釋了為什麼有著輕微腦部損傷的人們,比那些擁有正常大腦功能的人,更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輕微的腦損傷者「沒有同理心」-這就是關鍵所在,假設你沒有任何同理心,你將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所以華爾街(美國金融中心)是在培養沒有同理心的人,來到這裡,然後做出決定和交易,他們沒有內疚感、不會去思考他們的所作所為會如何影響他們的人類同胞,所以他們培養這些機器人,這些沒有靈魂的人。(在《解構企業》第四部分7分鐘開始處、第六部分7分41秒開始處、以及「超誠實金融交易員」都有金融界面對危機的態度。)

1:20:45
我們所討論的一切,從被稱為「市場體系」的「浪費」機制,到被稱為「金融貨幣(體系)」的「債務」機制,從而創造了「金融貨幣-市場」的模式,它規範了今天的全球經濟-有一個貫穿整個機制的後果:「不平等」

1:21:22
事實上,像是華爾街避險基金的高層經理,如今每年都能賺到超過三億美元,而在實際上未作出任何貢獻;雖然科學家正在尋找某種疾病的解藥,試著幫助人們,但如果幸運的話,可能一年能賺六萬美元。或是金融貨幣體系,已把階級的區別內建至其結構中,例如:如果我有一百萬美元能備用、並存入利息4%的定期存款,我每年能賺四萬美元,沒有對社會作出貢獻,什麼也沒有。然而,如果我是較低階層的人、且必須貸款購買汽車或房子,那麼理論上我就是在付利息-將和那4%的定期存款一起付給百萬富翁。這種從窮人身上竊取金錢,以付給富人的現象,是金融貨幣體系一種基本、內建的部份,它可被標記為「結構性階級主義」,當然,從歷史上看,社會的階級一向被認為是不公平的,但此觀點明顯被所有人接受(生活在體制內,難以察覺出體制問題),就像1%的人口,擁有這個星球40%財富的現狀。

1:23:31
「不平等」有非常巨大的心理和社會影響,我覺得與優越感和自卑感更有關連,那種區分方式,也許會伴隨著尊重或不尊重,使底層的人們感覺受到輕視。順便一提,這就是為什麼暴力,多見於更不平等的社會,觸發暴力的因素是:人們經常感到受輕視和不被尊重。

1:24:00
預防暴力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平等」。


1:24:50
一種稱為「社會經濟健康梯度」的東西,當你從社會最高階層向下移動時,以社會經濟地位每下降一步而言,健康會因為許多不同的疾病而變糟、預期壽命變得更短、嬰兒死亡率、你所能見的一切…,一直以來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為何會存在這個梯度?…(舉例各種錯誤、或不完整的解釋)…剩下就是一堆與貧窮的「壓力」有關的東西,…你在這個國家越貧窮,通常你的健康就越差,這告訴我們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健康跟貧困息息相關,這不是身為窮人的問題,而是感到貧窮。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長期的壓力,對健康而言是重要的影響,但壓力的最重要來源是社會關係的品質。而如果有任何東西降低了社會關係的品質,這恰好就是社會的「社會經濟分層」(階級)。

1:26:50
科學現在已經證明,不論物質財富如何,光生活在一個階層分裂的社會之下,就會導致巨大範圍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不平等問題越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也會變得更嚴重-國民預期壽命:在相對公平的國家較長、藥物濫用狀況:在相對公平的國家較少、精神疾病率:在相對公平的國家較低、社會資產-其意味著人們相互信任的能力:顯然也是相對平等的國家中更佳、教育水平:相對平等的國家更高、兇殺案率:相對平等的國家更低、犯罪和監禁率:相對平等的國家更低,還有很多-嬰兒死亡率、肥胖率、早孕率:相對平等的國家中情況更好,或許更有意思的是-創新與發明能力:相對平等的國家更強-這挑戰了舊觀念,即互相競爭且階級分明的社會,不知怎樣更具有創造和發明能力。

1:28:05
毫無疑問,生態的最大破壞者-浪費、耗竭與污染的主要源頭;暴力的幕後指使者-導致戰爭、犯罪、貧困、虐殺動物、非人道行為…;社會和個人神經系統疾病的最大推進器-精神疾病、憂鬱、焦慮…;更不用說,造成社會癱瘓的最大來源、阻礙我們邁向新的方法論、以及個人健康、全球的永續發展、和這個星球上的進步…,不是某些腐敗的政府和法律、不是某些可惡的財團或銀行聯盟壟斷、不是人類本性的某些缺陷、也不是某些隱密暗藏的陰謀集團控制著這世界,事實上,其根源-就是社會經濟系統的最基礎部份(金融貨幣-市場經濟模式)。


1:30:07
(以下開始,都是「資源導向經濟模式」的重點部分。)

1:31:50
科學的獨特性,不僅在於,它的方法論要求所提出的想法須被檢驗和複製,而且由科學所導出的任何東西,本質上也是「可否證」的。換句話說,科學不像宗教和政治,科學沒有自我,而它所暗示的一切,最終都接受能被證明為錯的「可能性」,它不堅持任何東西,並不斷進化。(「當前所相信的事」,也是到目前為止還沒被證明為錯的事,當一有新證據證明過去的理論有誤、不完整時,理論就立即得到修正,成為新的「當前所相信的事」,就這樣一直不斷進步下去…。)

1:32:20
(我們現有的方法是「科學」,我們追求的目標是「高品質的生活」,而我們達成這一點所需要的是「資源」。)

1:34:30
「系統理論」讓我們認識到,自然界的結構:從人類生物圈到大氣層、再到太陽系本身的萬有引力…,都是一個巨大、協調、聯繫的系統,完全互相連結,正如人類細胞互相連結形成我們的器官、而器官互相連結形成我們的身體、且因為身體的生存,需要地表上的食物資源、空氣、水,所以我們本質上與地球密不可分,…等等不勝枚舉。(因此將必須建立一個「全球資源管理系統」來監控環境各方面的變化狀況、人為的影響。)

1:35:29
(接著是「全球生產管理系統」,包括以下三種策略,來追求生產的「最佳化」與「永續性」。)

1:35:54
「策略性保存」-以盡可能保留下最多資源的方式,來使用有限的資源,用最少資源達到最大的效益。)

1:36:46
「策略性安全」-除非迫不得已,否則盡量避免使用會造成污染、或任何副作用的能源。)

1:37:01
「策略性效率」-)大略有三種特定的原則,我們必須遵循:第一、「產品耐用設計」,我們生產的每樣物品,必須被設計為盡可能地耐用…;第二、「可回收利用設計」,當產品損壞、或有其他原因而不可再使用時,重要的是我們要盡可能回收…;第三、「便捷升級設計」,快速演化的技術,如電子產品…,面臨最快的技術淘汰速度,因此需被設計為,能預見並容納未來實質上的升級…。(這三點可合稱「永續性設計」。)

1:38:09
當我們認識到「策略性保存」、「策略性安全」和「策略性效率」這些機制,純粹是技術方面的考慮,排除了任何的人為意見或偏見,我們只需把這些策略編入電腦的程式中,它可以衡量和計算所有相關的變量,這可讓我們一直達到絕對最佳的方式,達到永續生產-基於到時候存在的知識(盡力做到最好)。

1:39:04
「全球資源管理系統」(監控環境資源狀況)、「全球生產管理系統」(前述的三種策略性),這兩者都很容易能電腦自動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保存和安全。關於資訊的現實是,人腦、甚至人類群體,都不能追蹤需要被追蹤的信息,完成這一點必須要透過電腦,而且它可以做得到。

1:41:06
(第三個系統:「需求/分配追蹤系統」-則是現在連鎖店早已在使用的,以進行產品庫存的管理,只是這一次,將要用在全球性追蹤。)

1:42:21
「策略性獲取」,或稱「策略性使用」-是「需求/分配追蹤系統」的基礎,任何用品皆可到各地如超商般的「存取中心」取得,當不再經常使用時,即歸還給其他需要的人使用,特別像一些容易長期閒置的汽車、或平均一天只會用到幾分鐘的某些用品…,如此可取代「所有權」制度,使物品使用效率達到最高,減少生產大量產品所需原物料的消耗。)

1:43:15
一旦這個「需求/分配追蹤系統」就緒,它將與「生產管理系統」緊密結合,當然,也與「資源管理系統」連接,因此,建立一個統一的、動態更新的「全球經濟管理機制」,這就確保了我們的永續發展(即「動態平衡」),從保護我們有限資源的完整性開始,再到確保我們盡量只創造最佳的策略性產品,並同時以最智慧、最有效率的方式分配一切。…將可能出現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東西-「全球富足」。


1:44:34
「資源導向型經濟」-這個想法是建築工程師雅克.法斯科,在1970年代所定義的,他當時明白,社會與自然處於衝突的軌道上,社會各個層面都是不永續的,如果情況不改變,我們會以某種方式毀掉自己。

1:46:32
科學意味著:更貼近世界真實的運行方式。所以它告知事實,這才是科學的本質。…我喜歡這個系統,因為它沒有偏見,而且也不一定認為數學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你還必須把數學運算拿去測試。我認為每個可以被測試的系統,都應該付諸試驗,而且所有的決策應該基於研究。

1:47:38
資源導向型經濟,只是把科學方法應用至社會關懷上-一種在今日的世界中完全缺乏的方式。「社會」就是一項技術性發明,而最有效率去優化人類健康的方法、實際的生產、分配、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等,存在於科學和技術的領域之中,而不是政治或金融貨幣經濟。

1:48:26
你可以學習並遵循它的自然法則,並據此引導自己,始終保持著健康和永續發展,或者你可以逆水行舟,但無濟於事。無論你多相信你可以現在就站起來,並在身旁的牆上行走,這都是無關緊要的,因為萬有引力不會允許這種行為、如果你沒有吃東西,你會死、如果你在嬰兒時沒有被撫摸,你會死…。雖然聽起來或許殘酷,但自然就是「獨裁者」,我們要不就聆聽它、與它和諧相處,要不就遭受無法避免的不利後果。因此,資源導向型經濟只不過是有根據的,支持生命的一套理解方式,它所有的決定是基於-「優化人類和環境的永續性」,它考慮到實證上的「生命基礎」-即每個人都共同的需求。再一次,不論人們的政治或宗教哲學是什麼,對此方法來說,無文化相對性可言,這不是意見看法的問題,人類需求就是人類需求-取得生活必需品,如清新的空氣、營養豐富的食物和清潔的水、還有一個積極的、強化穩定的養育、非暴力的環境…,對於我們精神和身體上的健康、進化的適應性、及物種本身的生存,都是必要的。



1:50:36
食品、衣著、住房、溫暖、愛…,所有這些都是必須的,如果你剝奪一個人任何這些需求,他就會變成一個較不完整、缺乏機能(不能發揮潛能)的人類。


1:53:41
今天,透過我們雜亂無章、削減成本的工業方法、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和其他手段,我們已經「成功」摧毀了這個星球上許多的可耕地,更別提廣泛地毒害著我們的身體。事實上,工業以及農業的化學毒素,現在幾乎出現在每個受到測試的人類之中,包括嬰兒。

1:56:28
如果你環顧四周,你會發現,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一切,幾乎都是自動化生產:你的鞋子、你的衣服、你的家電、你的汽車…等等,它們都是由自動化的機械所建造的,那我們能說社會還沒受,這些重大科技進步的影響嗎?當然不能,這些系統真的主宰了新架構和新需求,並讓很多其他東西都過時了。所以,我們一直在持續發展,以指數級的方式使用科技,因此,自動化肯定要繼續下去。(接著談到3D列印、3D建築建造。)

1:59:41
人們對自動化建造感興趣的原因,在於它真的可以帶來很多益處,例如,建築業是勞力密集的工作,雖然給社會帶來很多就業機會,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和併發症,比如,建築業是最危險的職業,比採礦和農業還糟糕,在幾乎所有國家中,建築業都有最高的死亡率。另一個問題是浪費,在美國平均每棟房屋有3到7噸的廢棄物(1噸=1000公斤),所以,如果我們看看建設的影響,就知道浪費是巨大的,而且知道世界上40%的材料用於建造上,這是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浪費,也是對環境的巨大破壞。


2:00:53
最近一項來自麻省理工的經濟學家大衛.奧托的研究,指出中產階級已過時,而且正在被自動化取代,這點相當簡單,比起人力,機械化更具生產效率和永續性,在今天幾乎每一個經濟領域之中,機器無需休假、休息、保險、退休金、它們可以每一天都工作24小時、其輸出的潛力和精準度,是人力無法比擬的,結論是:就整個世界而言,重複的人力勞動正變得過時和不切實際,如今你身邊看到的失業現象,基本上都是科技的效率演進的結果。多年來,市場經濟學家曾駁斥了,這種被稱為「科技性失業」的增長模式,因為事實上,似乎總是會浮現新的部門,去重新吸納失業的工人們,今天,服務業是僅存的就業避風港。服務業目前在美國,僱用了超過80%的勞動力,這與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保持了類似的比例,然而這一行業現在,正日益受到自助服務機、自動餐廳、甚至是自動商店的挑戰,經濟學家今天終於承認了他們多年來所一直否認的。科技性失業不只激化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全球勞動危機,此危機是由全球經濟的衰退所引起,而且衰退越加劇,產業機械化越是加快(越需要省成本)-未被人理解的隱藏問題是:為了省錢,越快機械化的話,就能取代越多的人、並越減少大眾的購買力,這意味著,儘管公司可以更便宜地生產一切,但越來越少的人能夠有錢去購買任何產品,無論產品變得有多便宜。結果是,這種「為了掙錢而勞動」的遊戲正慢慢接近尾聲。事實上,如果你花一點時間來反思當今存在的工作,如果應用自動化的話,現在就可以馬上接管取代全球75%的勞動力-明天就可被機械所取代。這就是為什麼在資源導向型經濟裡,不存在金融貨幣-市場機制,完全沒有金錢,因為沒有必要,資源導向型經濟意識到機械化的效率,並接受它所帶來的好處,它不像我們今天這樣去反對它,為什麼呢?因為,對效率和永續性不感興趣,是不負責任的。

2:04:25
在這種(資源導向)經濟系統裡,它實際上被設計為能照顧你、並保障你的福祉。而你無需每日屈服於(公司)私有制的獨裁(職場環境)、通常只是做一份不需要技術、或沒有社會意義的工作、並經常在虛無的債務中苦苦掙扎,只是為了養家餬口…。我向你保證,人們會處處志願奉獻他們的時間,以維護和改進一個,實際上真正照顧著他們的系統。

2:04:58
「工作的動機?」通常認為如果沒有某種外來的壓力,讓一個人去「為生活而工作」,人們會只是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變成懶惰的肥球,這純屬無稽之談。我們現有的勞動系統,實際上才是真正懶惰的製造者,而不是懶惰的解決者。如果你回想一下,當你還是個孩子,充滿活力、對瞭解新事物充滿了興趣、渴望創造和探索…,但隨著時間流逝,這個系統把你推入,專注於找出如何賺錢的方法上,從早期教育開始到大學,你被窄化了,只作為一種奴隸而生存著,成為一個模型中輪子的齒輪,把所有的成果送給1%的頂端人口。事實上,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當提到獨創和創造時,人們的動機並不是受到金錢報酬的激勵,創造本身就是獎賞。實際上,金錢,似乎只是作為一種激勵-對重複、枯燥的活動而言-一種我們剛提過的角色,可以被機械取代。當涉及到創新,即實際運用人腦時,金融貨幣的激勵已被證明是一種阻礙,干擾並減損創造性思維。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尼古拉.特斯拉、萊特兄弟、和其他對我們目前的世界,作出極大貢獻的發明家們,從未顯示出金錢上的動機而發明創造。事實上,金錢是一種虛假的激勵,而且導致的扭曲,百倍於它的貢獻。

2:08:40
從「道德價值」判斷關於人的暴力行為,這種觀念,對於我們挖掘其根源完全沒有幫助、對預防暴力行為也是如此。(因為把原因全歸咎於「個人的選擇」,而無視「環境的影響」。)

2:09:37
你越是追求正義,受的傷害就越深,因為沒有「正義」這種東西,是什麼就是什麼,就是這樣,換句話說,如果人們受制於種族偏見,如果他們成長於主張那種觀念的環境,那你為什麼要責怪那樣的人?他們是一種亞文化的犧牲者,因此,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關鍵在於,我們必須重新設計(改造)產生異常行為的環境,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而不是把人關入監獄。…我們責怪人們,我們說:「哦,這傢伙是一個納粹份子,他折磨猶太人」,不,他從小就被灌輸要折磨猶太人,一旦你接受這種想法-即「人們有個人選擇」、「他們是自由做出那些選擇的」…,自由作出選擇就意味著「不受影響」,我完全不能理解這些概念,我們所有人的選擇都受了影響,來自於我們所處的文化、我們的父母、以及主流價值觀…,所以,我們被影響了,所以不可能「自由」地選擇。

2:14:42
一個簡單的歷史事實就是,任何特定社會中的「主導文化思想」,必然反映了該社會中,「強勢集團的利益」,在一個奴隸制的社會中,關於人和人權之類的信仰,只會反映奴隸主的需要,同樣,在我們這個社會中,是基於:「特定的人掌握權力,並從其它數百萬計人的生命和勞動中獲利」,主導的文化思想也會反映「強勢集團的需求」,所以,如果你放眼縱觀,遍佈於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經濟學、政治科學…等之中的(主流的)觀點,它們從根本上,反映了特定菁英的利益,對此質疑過多的學者們,通常會被排擠、或被貼上「激進派」的標籤。一個文化中的主流價值觀,傾向於「支持和延續」被該文化所看重的東西,當一個社會衡量成功與地位的標準,是「物質財富」而非「社會貢獻」,世界為何是當今這個樣子,也就不難理解了。

2:16:02
「價值體系紊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紊亂的、已經完全變質的價值體系,本應優先考慮的個人與社會健康,在破壞性的人造財富和無限增長面前,淪為次要。而且,這種紊亂就像病毒一樣,目前正蔓延到政府的各方面、新聞媒體、娛樂圈、甚至學術界,而在這個架構之內,還有抗干擾的自我保護機制-「金融貨幣-市場」這個宗教的信徒們,故步自封的現狀捍衛者,持續尋找各種方式,避免任何可能干擾到他們信仰的思想形式,他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預先投射的二分法:如果你不屬於共和黨,那你必屬民主黨、如果你不信基督,那你多半信魔鬼、如果你認為社會可以大為改善…照顧每一個人?那你就是一個「烏托邦」空想者,還有最惡毒的人會說:如果你不支持「自由市場經濟」(有錢人剝削窮人的自由),那你就一定反對「自由」本身(-「偷換概念」)。

2:17:11
每當你聽到(自由市場經濟擁護者說)「自由」這個詞,無論在任何地方提出的、或是政府干預時提出的,其實解碼後的意思是:「(不要)阻止私人的金錢擁有者,在最大程度上以錢滾錢」,僅此而已,他們還會每種其它說法:「噢,我們要給人們提供更多商品」、「噢,這是自由反抗暴政」…等等,每當你碰到這種狀況,你可以這麼去解碼…這就是我所謂潛在的「主導價值語法」(或叫「騙人的話術」),所以,每次他們用這些詞時:「政府干預」、「缺乏自由」或「自由」、「進步」或「發展」,你都可以把它們解碼回去如此的意思。


2:18:30
現今的人們似乎相信,他們當真能對他們政府的作為有絲毫的影響,而忽略了我們體系的根本性質,是為利而銷售一切,唯一算數的選票,就是那些與錢沾到邊的選票。這與任何活動份子多麼大聲疾呼所謂的道德和責任無關。在市場經濟體系中,每個政客、每個法規、甚至每個政府都是可收買的。…認為政治和政客的存在,是為了公共福祉的這種盲目制約,仍然持續著,但事實上,政治是一樁生意,這和市場經濟中,其它任何買賣沒有什麼兩樣,政客們優於一切考慮的是自我利益。

2:19:39
老實說,我一點也不相信政治的活動,我認為這個系統,只是照其所想要的而收縮或擴張,它適應著這些變化。對掌握國家的那些人來說,我認為民權運動只是一種妥協。我認為他們(人民)看到了自身的利益所在,即看到那麼一丁點的自由似乎是美好的,一種擁有自由的錯覺:每年給人民一個投票日,因此他們會對於無意義的選擇抱有幻想-無意義的選擇,就像是奴隸說:「噢,我投過票了」。在(候選人)辯論開始之前,你在這個國家中的立場就已被當權派(透過媒體)限制了,而任何持異見者會被孤立、並被視為共產主義者或不義之徒之類、一個「腦殘」-也有這麼叫的、現在又會說是「陰謀論」。瞧,他們就是這麼做的。(《衰敗中的文化:啥鬼民主?》的11分37秒,有以統治者立場思考如何操縱民主。)

2:20:41
「金融貨幣-市場體系是社會進步的原因嗎?」這個體系是我們一直所看到,地球上物質進步之「原因」?嗯…不。基本上有兩個根本性原因,造就了所謂的「財富」增長、以及我們如今看到的「人口」增長:一、生產技術的指數級進步、以及科學的創新;二、早期發現的豐富碳氫化合物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這是目前整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金融市場體系、…無論你怎麼稱呼它-根本沒有做過什麼,只是隨著這股浪潮的來臨,用扭曲的激勵機制、和隨意粗暴的不平等方式,利用、和瓜分了這些成果。

2:21:55
當涉及到死亡(人數)的比試時,當涉及到系統性、日常性的人類大屠殺,在歷史上,我們現在是史無前例的。饑荒至少遍佈於上世紀的歷史,但一直都不是由缺乏食物所引起,它們一直都是由相對貧窮所引起-經濟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公平,以致於窮人根本沒有足夠的錢,用來購買本來可以取得的食物…,這就是「結構性暴力」的一個例子。另一個例子:在非洲和其他地區,我特別關注非洲…數以千萬計的人死於愛滋病,他們為什麼會死呢?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治療愛滋病,我們在富裕國家中,有數以百萬計的患者,生存得非常好,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藥物用於治療,而那些死於愛滋病的非洲人,不是因為愛滋病毒而死,他們的死因是因為沒有金錢去支付,延續他們生命的藥物費用。甘地看到這一點,他說:「最致命形式的暴力是貧窮」,這是絕對正確的,歷史上貧窮殺害的人數,遠比所有戰爭殺死的人還多、遠比歷史上所有謀殺兇手殺害的人還多、遠比歷史上所有自殺導致的人數還多,結構性暴力所殺害的人數,不僅比其他暴力行為的總和還多,而且結構性暴力也是暴力行為的主要原因。

2:23:43
石油一直以來到現在,都是人類文明大廈的地基,在這個工業化世界中,你我所吃的每一卡路里食物裡,就有十卡路里的碳氫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耗:肥料來自天然氣、農業是來自石油,你開著以石油為動力的機器,去種植、犁耕、灌溉、收割、運輸、包裝-你用塑膠包裝食物,而那也是石油,所有塑膠都是石油,在每個輪胎裡有七加侖的石油…,石油無處不在,十分普遍,而且正只是因為石油,才使得有70億人,或近70億的人目前在這個星球上。這種廉價和易得能源的到來,順便一提,相當於,數十億的勞工奴隸日以繼夜的工作,以這種激進的方式,在過去一個世紀改變了這個世界,而人口上升了10倍。但是,到2050年,石油的供應僅能支持現在不到一半的人口,以維持他們目前的生活方式(或許大半人口也將在日漸激化的資源爭戰中死去),因此要過與從前不一樣的生活,需要巨大的調整…。

2:32:17
這是一種不會放手的金融貨幣模式,直到它已殺了最後一個人類。圈內中的統治集團,會盡一切可能保持權力,而這點你一定要牢記,他們將使用陸軍、海軍、謊言…、或任何他們可以維持權力的手段,以維持權力,他們並不打算放棄,因為他們不知道任何其他的系統,可以延續他們那種統治方式。(不能坐等、期望著政府將來有一天會主動把真正的自由與民主帶給人民。)



2:38:52
這是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的世界,變革就是現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