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h-Vh-i2aY

重點一覽

0:18
在我們的文化中,談論「未來」有時候是因為,如果直言(或批判)「現況」的話就會太刺耳或是太危險。但你可曾想過,為何 TED 講者們承諾我們的未來很少實現?是想法本身出錯了嗎?還是說光是提出想法就足夠了?

0:37
我寫關於「科技」與「文化」之間的連繫:關於「科技」如何使某些世界成真,關於「文化」是如何反過來促進了那些「科技」的發展-這是「(文化)哲學」與「(科技)設計」產生交集的地方。(接著反思 TED 是否真的可以達到它想要幫助改變世界的理想,而 TED 現在又有什麼樣的問題。)

1:16
(TED 第一個問題是)「過度簡化」。我得聲明,我不是反對一群有熱情的人做著有趣的事情,再用大家都能懂的方式去說他們的故事,…(接著講一個更明顯易懂的負面例子)這已經不能叫「知識普及化了」,這是將有重量、有價值的東西,「去掉核心」,好讓人可以無需咀嚼就吞下。…這是我們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2:16
所以…TED 究竟是什麼?也許 TED 是一種主張,它認為,如果我們討論改變世界的想法夠多夠久,世界就真的會改變。但這也不是真的,而這就是 TED 的第二個問題。…任一場 TED 演講打動人心的工具,就是「頓悟」與「個人見證」的合體:講者分享一些個人經歷、見解跟啟發、考驗跟苦難。到底 TED 聽眾希望從這之中得到什麼?一種還原現場的體驗?一瞬間的驚奇?一種世界終會改變的感覺?一種精神上的狂歡?那很遺憾,這些「假裝」對問題感興趣的心態,都不能撼動問題本身,…這些既存的問題才不管你有多樂觀。

3:35
(談到 TED 禁止偽科學和偽藥物,但卻又對偽政治和偽創新放行,演講者舉例的偽政治是 TEDxSanDiego 2011年的《Kony2012》演講,欲知更多可參考《Kony2012》宣傳片及底下的討論爭議與評論、或嘲諷式總結等。)

4:56
那麼…T-E-D,首先是「(T)科技」。有人說不只是改變正在加速,連改變的速度也正在加速-以這星球上的「電腦計算能力」來說,這是真的,但此同時-而這兩者大有關連,我們也正處在一個「文化」上的牛步時期(人類正積極把心力投資在充滿未來感的資訊科技,卻很少反思並改進自身目前的文化)。…這不是我們的未來之道,這是極度僵化的,即使是更強的電腦運算能力也救不了我們,因為,如果問題是一個系統(社會制度、經濟模式)特有的,那(科技)指數成長的「摩爾定律」也是讓問題加速惡化而已(比如說「科技性失業」、開發戰爭用機器人…)。

6:24
「經濟(Economics)」可能更能代表 TED 中的 E。沒錯,我們需要想像、設計一個「衡量價值」(什麼是重要的)跟「分配資源」(怎麼樣更平等)的新系統(制度),去處理交易中的「成本外部化」(環境污染、低薪化…)問題、財務協調規劃等等。因為從「國家計畫經濟」到「自由市場經濟」,這些都是無能的模式(前者可理解為「共產主義」-經濟由政府高層的少數人掌控;後者是「資本主義」-經濟由少數大財團掌控),我們的思維還卡在冷戰時期(還在討論要國家多管控、還是多放任大型企業與銀行)。而更糟的是,我們用形而上學去辯論經濟議題,好像真實世界的危機只是一些「理想假設」裡出現的爛例子:理論中的「共產主義」是平等的美好社會,真實世界的「共產主義」卻代表著生態破壞、政府控制、爛車子、跟勞改營…。理論中的「資本主義」是創新火箭、跟奈米生技、明星拯救非洲…,真實世界的「資本主義」,是沃爾瑪奴工、品味可怕的豪宅、窮人住在拉斯維加斯的下水道、歌舞選秀節目、再加上生態破壞政府控制、爛大眾運輸跟監獄企業…。而我們檯面上(政治人物提出)的其他選擇卻只有:「維持現狀」然後加上一點「自由放任」、或是「維持現狀」再加一點「政府干預」。為什麼?這個時代已經看到生活品質上的巨大改善,但矛盾就在於,我們現有的系統(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名稱隨你說-只是在短期內讓新科技(商品)成真,但長期來看卻壓抑了這些科技的真實潛力。新的經濟模式是必要的。

7:55
D-「設計」。也許,我們的設計師,與其重複地(在當前的體制框架下)推出「換湯不換藥」的「改變的媒介」這類專案原型(或改革方案範本),然後才來百思不解為什麼這些專案(改革)做不大,也許我們該做的是承認「設計有其極限」:…興奮地討論「設計」不難,就跟討論(或想像)「未來」一樣,比起直接談論真正尖銳的議題要「有禮貌」得多了,像是談「手機、無人飛行器、跟基因組等等」,…剛才說的這些科技除了製造驚奇,同時也帶來「美國國安局監控、飛行機器謀殺人、以及基因公司批發販賣被私有化的生命」,這些黑暗面不能不說。

8:42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些科技的潛力,同時間是美好而且可怖的。要讓這些科技能用在正途,只強調「創新」的設計就無法勝任這個任務,我們要讓設計更強調「免疫」(即「資源導向經濟模式」提到的「技術性剔除」),能夠主動地去預防某些我們不樂見的「(科技)創新」。


9:39
我樂見的是新的世界格局,不是一種基於不思進取的殖民主義、古代基因組、宗教辯論…,而是更有潛力的東西,但現在的 TED 不是這樣。…有個 TED 講者近來提到他的工作,他說「現在所有條件都到位了,唯一限制我們的就剩想像力」,錯了,如果我們真心想看到改變,我們就必須咬著牙去研究那些硬道理-歷史、經濟、哲學、藝術…-釐清歧異、破解矛盾,因為偏重關注「科技」、或是「創新」…實際上是阻礙改變,我們的思維必須從膚淺的表面,提高到系統的結構面(了解社會制度、經濟模式的運作過程)-這個我們生於其中、影響我們至深的系統。

10:46
需要的是「去神秘化」跟「讓概念成形」-這是艱難的工作-多一點「哥白尼」(科學方法、批判性思考等),少一點「托尼羅賓斯」(一味過度樂觀的正向思考、自我感覺良好)。在社會層面,重點在於,如果我們將心力投資在讓人感覺良好卻無效的事物,而不去投資在可能解決問題但不激勵人心的事物,那在長期的小確幸跟微革命後,人類的命運只會越來越艱困。在這種情況下,安慰劑不僅沒有用,還是有害的,因為它把你的利益、能量、跟憤怒,都轉移到「鴕鳥心態」的黑洞中(逃避現實、自欺欺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