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4KkkHivS4Y

重點一覽

1:16
簡單來說,「維納斯計畫」和「時代精神運動」所支持的理念,可概括為:「將科學方法應用在社會關注的問題上」。對於科學的理解以及應用,能夠讓我們以自身的能力,在這個星球上獲得重大進展,這正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通過將科學技術人道地應用到社會設計和決策方法,我們有辦法轉變我們的環境,使其變得更加平衡、有組織、人道、且具生產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永續。

2:44
(「金融貨幣-市場體系」的四個危害:循環消費的需要、匱乏的盛行、利潤優先、財政操縱。)

4:14
(「循環消費」的兩個嚴重後果:產品壽命的設計絕對不能超過維持「循環消費」所需的時間,以維繫資金周轉的需要,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計劃報廢」使新產品和新服務必須不斷更新而不管功能上的效用以及所產生的無數浪費。)

6:27
(「匱乏的盛行」:東西越少會越值錢,導致「限制產量」與「囤積居奇」傾向,或透過污染環境再從解決問題中得到更多利潤。)

7:45
(「利潤優先」:使社會陷入競爭,而那些勝利者往往是最無情、冷漠的傢伙-這個經濟模式在鼓勵著人們變成這樣的人。而關於動機方面,「利潤動機實際上是個危害」,且金融貨幣體系中只在有利可圖時問題才會獲得解決。「利潤優先」帶來三種腐敗:「一般犯罪」-為了生存,由匱乏所導致、「企業犯罪」-為了維持地位,源自對失去所擁有的一切的恐懼、「政府犯罪」-透過意識型態灌輸而更難辨識,如愛國主義,事實上國家就是個國內所有企業的母公司,而發動戰爭有三個原因:為了統治精英的最大工商利潤、攫取自然資源、與地理政治上策略性的結盟以進一步增加產業利潤及減低攫取資源的難度。「利潤優先」除了三種腐敗,對生活中的各種行為模式也都深受利潤機制的毒害。)

15:41
「財政操縱」:貨幣擴張-經濟增長、貨幣緊縮-經濟蕭條,政府和銀行透過利率變動達成了對以上兩者的控制。)

21:47
金融貨幣體系只不過是一場遊戲,那些擁有社會權力的人隨意改變遊戲規則,那些規則的本質,是由同樣競爭且扭曲的心態所引導,為日常金融貨幣生活(到處都跟「錢」有關的生活)中的競爭所用。

27:52
(講到美國勞動機械化的比例,是重要的數據,結論是總總新創的「金融貨幣-市場體系」下的經濟改革都無法解決這個「科技性失業」問題,金融貨幣體系與資本主義在「科技創新」的覺醒下已經完全過時。)

31:20
(「自然法則」有三個重點:「共生性與突現性」、「科學方法」、「動態平衡」。)

32:00
(大部分工作對社會沒有幫助,但人類卻被困在自己創造的這種社會當中,教育機構只是工人的加工廠,並使人根深蒂固的認為有工作才是正常的。)


33:30
(「共生性」:)每個人都需要足夠的營養、清潔的空氣、乾淨的用水,因此,必須尊重與這些需要相關的共生環境過程。(接著談到環境污染情況。)

34:47
我們的行為應當遵從「謀求環境最優化的優先原則」,從而保存我們的生活必需品,並使充裕程度和質量最大化。(金融貨幣卻在犧牲長期利益來獲取短期利益。)

35:38
(「突現性」:)唯一持續的是改變本身(如同佛說:世間的真理就是無常,一切都在改變),人類的理解也一直在轉變,沒有證據支持,任何我們今天認為是真確的東西,明天仍會保持原態。

36:09
絕對的確定性是無知者和狂熱者的特權。(心胸開闊者會持續學習成長,僵化固執者則認為自己早已知道了一切。並舉例過去幾千年來,人類一直都深信宇宙繞地球旋轉的「地心說」。)

36:25
人類必須盡可能保持開放性的思維,即使新訊息挑戰了人們的認同感,我們認知的一切,都只是可能性。
(接著講科學方法、科學只是工具,事在人為、與談到「動態平衡」。)

39:32
記住,能源產業最不想看見的就是富足,因在金融貨幣體系中,富足會轉變為利潤虧損。(接著講再生能源,這邊很精采。)

41:15
綜上所述,地球上的能源無比豐富,現今人們認為能源還可能匱乏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金融貨幣體系,在策略上傾向於創造匱乏。(人類從未有全球性的資源勘查、也沒有實行過真正有效率的資源應用,因此匱乏由此而生。)

42:16
有三個瞭解地球承載能力的基本過程:一、準確地瞭解地球有什麼元素和礦物;二、科技現階段的發展程度,以創造出特定元素和物料的人工替代品;三、社會怎樣組織和管理這些資源的使用。(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全球資源調查,並且尋找替代物和變通方法,最後是策略性使用。)


44:30
(談到糧食和水的匱乏一樣是金融貨幣體系在造成環境的污染所導致,而我們可以利用的科技該如何擴大飲用水與食物的生產。)

46:32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是什麼?只有科學才能實現這一切,把不可能化為可能。)

48:44
個人和社會進化的三個屬性是這樣的:我們的目標、思維的方法、以及實現它的工具。我們以我們的價值觀來定義我們的目標,我們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創造假說,以及我們利用技術來實現目標。


49:02
(「資源導向經濟模式」:特別提到五個步驟讓最高效率和效果的生產方式成為可能、以及新政府會是怎樣的角色。資源導向經濟中不需要使用貨幣、不用工作、鼓勵學習和創新,並開始解釋這一切,這邊也很精采。)

52:03
(一個沒有金錢的社會,)以全新的角度看待現代工業的生產方法,將會在資源導向型經濟中實現。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設計一個生產系統,最大化高品質的產出、減少浪費、考慮地球的動態平衡、並減少重複機械化的人類勞動?基於科學方法,圍繞工業生產方法的邏輯推理,就此展開:第一步、統計調查地球上的資源;第二步、決定需要生產什麼,從最起碼的必需品,如食物、用水、住房,到基於實用的生產項目,如原材料、自動化機械設備和技術開發,再到基於非實用目的的生產項目,如娛樂媒體、收音機、樂器等等;第三步、優化生產方法,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壽命;第四步、讓人類取得物資的分配方法;第五步、優先回收利用過時和故障的產品。(接著仔細談論這幾點,也很精采。)

58:37
機器和電腦智能的這種組合,可以稱為「電腦自動化控制」,現今電腦自動化控制的機器,可能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強大、以及最有影響力的發明創造,這些工具的可能性,將實現改變整個社會結構,這將從解放人類的勞動力開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過:「終極自動化將使我們的現代工業看起來原始和過時,就像我們看石器時代的人一樣。」這個現實不需要我們去抗爭而得到,只需要我們盡力去擁抱它,電腦自動化控制是人類解放的宣言,讓我們擺脫枯燥勞動,開闢了人類創造力和探索的新視野。這些電腦自動化控制的機器遠遠超出了人體的精準性和耐力,同時還能夠以驚人的速度來計算,也遠遠超過了人腦的運算速度和容量。
(接著繼續解釋,並講到「自動化系統」取代醫療、建築、汽車維修、甚至政府的例子。)

1:06:37
政府如我們所知,是一個環境匱乏的副產品,政府的確是金融貨幣體系(金錢下)的產物,可悲的是,由於其權力的根本性質,歷史是政府腐敗的持續循環,從敵對國家的種族滅絕屠殺、到蓄意壓迫本國人民,以維持既定的秩序(對掌權者有利的秩序)。現今的政府決策,就像公司一樣是基於私利,只要金錢能被用來影響政治參與者的決策,就將不會有「清廉政府」這種東西。(繼續解釋。並用讀書只讀了一頁就下定論來比喻政府政策,而超級電腦可以考慮的變數更多、且不會基於私利。)

1:09:31
對於所謂「政府」的定位,應純粹科學化,政治是過時的,因為政治的主要(決策)過程存在大量主觀性、深受金錢的影響、而且實際上幾乎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主要都是金錢依據)。政府和國家的概念,最終將完全被超越,並由一個全球性資源管理、和技術組織的客觀體系所取代,政府因而成為一個電腦自動化控制系統,與產業系統密切結合,其唯一的職責是生產和分配產品、並負責協調(協助)資源和環境管理。(繼續仔細解釋,並講到如何參與「跨領域團隊」-透過連上全球資訊、知識網路,人人都可以了解任何決策、並提供建議進行討論,由電腦初步判斷可行性,再參加跨領域團隊去將想法實踐。)

1:14:27
我們還必須面對一個事實,當今世界所謂的「民主」,從來就是一個絕對的幻覺,人們認為在現行體系下,自己有選擇,因為他們可以在投票器按下按鈕,並賦予候選人權力,不過一旦個人權力在握,公眾隨即喪失權力。…(繼續舉例)…「參與式民主」這個傳統觀念,是一個殘酷的玩笑,是讓世世代代的大眾陷入誤有主控權的幻想,而位於頂端且已扭曲的金融貨幣掌權者依然繼續為所欲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擁有過真正的民主,將來也不會有-只要金融貨幣體系繼續運作、且匱乏繼續存在的話…。(繼續解說個人如何參與「資源導向經濟」中的決策。)

1:17:21
每天世界各地都有千百萬名志願者(志工),致力於更有益的事。在1992年發佈的蓋洛普(民調公司)民意調查中,超過50%的美國成年人,曾自願為社會公益而服務,人均每週達4.2小時,總計達205億小時,這是集體人類精神一次難以置信的勝利,即便金融貨幣體系造就了狹隘自利之弊,人類仍然努力幫助他人、並無償服務社會。

1:18:06
資源導向型經濟中的回報,將是人人享有不斷的社會進步(而不是像今天用「錢」做回報)。因此,參與是向所有人開放,因為所有的問題,基本上被視為技術性質,一個人奉獻的程度只基於其教育程度、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開展有關教育是關鍵的。在當今社會,公眾總是在不知覺的情況下,被盡可能低能化,這樣,政府得以維持控制。在資源導向型經濟中,教育系統的目標是:盡可能培育出最具智慧、最具警覺的人類,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就會有做出更大貢獻的可能性,為了所有人更佳的利益和改善生活,大大影響我們集體和社會的進化。

1:19:35
(總結)對於社會和自然世界,唯一真正的問題是:一、物品和服務的生產-平等地提供給所有人;二、研究項目和教育系統-擴展我們的知識、認知、應用;三、地球資源和氣候的持續監控-目的是為了得到回饋(狀況回報)、與瞭解可能的環境問題。


1:20:12
(討論城市的樣貌和生活的價值觀、個別城市如何自給自足以盡可能節省能源消耗,並包含城市硬體設施的大量介紹。)

1:24:13
(未來家庭將更完整,不再為了生活收入而犧牲親子時間。社會文化價值隨著金融體系消除,人類將更重視齊心合力。)

1:25:02
(「財產權」的價值觀轉變最為巨大:這部份解釋比較多廣告的危害將被清除、談到有關財產權的匱乏源頭、與「策略性使用」-當未來大多數人的生活模式就是不斷環遊世界、且任何地方都能夠取得所需要的物品資源,維護與保管私人財產將是一個沒有必要又麻煩的做法。)


1:28:14
(討論人類行為與環境關係、談到法律、以及人性在金融貨幣體系會走向腐敗。現有法律只是在同樣的體系觀念下在修修補補,無法真正解決行為問題的根本。)

1:32:59
(「技術性剔除」:改變環境、製造不會被用來犯罪與產生意外事故的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等,使犯罪非常難以發生、並且將犯人視為病人以治療和教育,來真正消除犯罪。)


1:34:17
自古以來,偉大的宗教聖賢和世俗先哲們,不斷主張人類和平團結的思想,從基督教到印度教,愛人如己的思想由來已久,可悲的是,看一眼當今社會就不得不反思,為什麼普遍重視和尊敬人類同伴、並共同合作的思想,卻從來沒有扎根過。今天自私利己的金錢導向的社會創造了一種環境-即拒絕去考慮對他人的普遍關愛,該體系是基於自身苟且殘喘、並以犧牲他人為代價,因此它絕容不下一個均衡和睦的世界(這個金錢體系起源於幾千年前,尚未存在生產機械化與控制自動化、人類勞動生產力低落、生存資源匱乏、鼓勵互相競爭的久遠時代)。事實上,現在是時候停止祈禱和空想、停止盲目地談論我們所想像的人文和宗教理想,而是要實際行動,去實現大同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