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頁所有條目內容皆拷貝自〈不懶人包〉作快速查找用


=人造匱乏=

企業最初是為了完成短期性公共建設而創立,企業壽命有限,它們在任務結束後便功成身退,直到早期的一批老闆們雇請律師來打官司,讓法院賦予企業「一般人」所擁有的權力。今天它們如同人造人、科學怪人般「不死人」的存在,其被設定的生存唯一目的,就是去「獲利」。

製造需求:
企業與銀行藉由廣告與媒體所塑造出來的「消費主義」從小就灌輸到每位孩子的心裡,這是一種「人人都應該去賺錢,並且買車買房,擁有一定數量的某種東西…,人生才會圓滿」的成功學。甚至「賺錢」本身就是一種需求,因此今天也有非常多投資性、賭博性的金融商品,並且把教育也變成一種商品…。



維持稀有性:
價格決定於「供給和需求」、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使商品讓人人都買得起並不會帶來最大獲利,使「價格」乘以「預計會售出的數量」達到最大值才會-這也是今天「經濟發展」的目標,而不是要「讓人人都買得起」。當一種資源越稀少,你能利用它賺得的利潤就越多,於是就有了動機去鼓勵人們創造「匱乏」:限量生產商品、隱瞞各種自然資源的真實藏量,或是為了維持原有價格刻意去摧毀資源(如等等)…。

固有報廢:
除了「維持稀有性」外,透過壓低「生產成本」讓更多人買得起,或去搶便宜,則是另一種利潤最大化的途徑-以低價搶攻市場佔有率。這種為了競爭必須能省則省的處境使產品一出廠就是「劣質品」,在這個經濟模式下很難以現有的科技水準來打造一個商品,因此產品除了功能較差外也比較不耐用,伴隨著更高的毀損、報廢機率。

計劃性淘汰:
又稱「計劃性汰舊」、「計劃報廢」、「計劃過時」等。除了競爭因素外,企業為了持續獲利,本身也會刻意設計劣質品,所謂「為丟棄而設計」-使產品在預期的時間裡變成垃圾。包括第二部分所提到的電子電器產品,部分用完即丟的拋棄式商品、免洗用具、或刻意製作成一受損就難以修復的產品等皆可歸為此類。更誇張的手法則像是直接在印表機中裝設晶片,令印表機在列印過一千張紙後便自動報銷停止運作;甚至學校裡的工業設計科系也會開課教授學生如何設計出會定時毀損的產品,以能在未來去迎合企業的「計劃性淘汰」商業策略…。

認知過時:
藉由廣告與媒體改變消費者認知、形成同儕壓力等,誘使人們不斷去追趕流行,購買時尚商品、最新電子產品…。往往搭配「計劃性淘汰」一起進行,如讓已有的技術慢慢新增到每一代新手機裡,並將「可擴充性、可升級性」降到最低;或者單純變換產品設計風格,再由廣告與媒體去塑造消費者一套新的審美標準…。



以上幾種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浪費的商業策略,都是想要在這個「以擁有金錢的多寡來衡量價值」的社會上生存所必須的。追求有效率的使用自然資源、「永續性設計」、富足等行為,最後往往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因為這些都會導致企業財務虧損與「經濟衰退」,而「浪費」則是今天「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

戰爭與軍備競賽:
大型戰爭,尤其像是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持久性戰爭是最有利可圖的,美國在攻打伊拉克期間,平均一天就可燒掉七億美金-從百姓的稅賦中流向軍火商、銀行家…的手裡。即使在非戰爭時期,軍購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之所以現代還有戰爭,首先是為了控制稀有資源以獲取龐大利潤:如石油、天然氣…;或因為國際間極度的不平等,這源自於強國對弱國的種種剝削-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到國內的社會-世上最平等的國家:不丹與北歐五國等,同時也是最和平的社會;最重要一點是,戰爭確實能讓許多人發財

「當有人能夠從戰爭中賺得巨大利益,永久的和平就不可能實現。」



社會階級:
當一個社會越不平等,就代表著階級越上層的少數人,佔據了社會上越大部分的資源。階級是社會制度所產生出來的「人造匱乏」,階級化的強度,反映著上層階級剝奪下層階級資源的程度、所創造出來的「匱乏」大小。其本質來自當前社會根深蒂固的一種價值觀-「所有權」,而當我們認知到人類已嚴重消耗地球資源的事實、認識到 RBE 中更好的「策略性使用」方式及「所有權」所帶來的無效率和資源浪費、發現到近幾年來「分享經濟」已逐漸興起,人類對「所有權」固有的觀念也將漸漸轉變和超越。

債務黑洞:
如先前於第二部分所述,債務黑洞是迄今為止最龐大的、全球化的「人造匱乏」。「金融貨幣-市場經濟」的運作需有「金錢」,「貨幣擴張制度」則使得當金錢存在時,「匱乏」也隨之產生,並且「債務」,它只會越滾越大。「金錢就是債務-金錢就是匱乏」這種貨幣的全新內涵,已讓維持這個經濟模式的存續所需要的「匱乏」演進到更高層次的境界。

「一旦你把這些都聯繫起來,你就會開始看到,目前這顆星球上正在挨餓的十億人、無盡的貧民窟、所有由於生存競爭所生的全部慘狀,都不是自然現象,而是人為創造的結果。」


=科技浪費=

科學資訊封閉:
今天「知識」擁有帶來商機的潛力,跟企業的獲利與個人的生存有關係,以致於知識被分散的保護在如「專利」「智慧財產權」等規範裡,各類「學術期刊」也是一種封閉著大量研究論文的地方,這些科學知識無法開放取用的結果是嚴重縮限了人類真實科技水準的潛力。

提升就業率:
為了維持「就業率」、或保障公務人員的職位等,而無法改用機器去取代重複性質作業中的人力,因為在這個經濟模式裡,除了極少數人可以不勞而穫外,其餘的人都要以勞動換取收入。「改變當前的經濟,讓自動化創造富足」或者「保持現狀,繼續使用人力」兩者只能二選一,當被刻意保留下來的人力工作越多,也就意味著人類潛能、和科技效率的浪費就越大。



抵制新科技:
當一種新型能源、或新藥物…阻礙到大型企業持續獲利的能力,這些大型石油公司、藥商等,就會透過買下「技術專利」、或運用金錢的政治影響力,來削弱這些新科技的市場普及率,像是抬高新型能源與新藥物的價格、當石油公司取得「電動車」專利後,刻意降低車子性能,以便能持續從出售一般汽車的汽油中獲利…。

由於以上總總因素,科技潛力被整個舊社會體制層層限制住。在這個經濟模式下的當今世界的科技使用情況,比起將現有科技完全釋放出來、並改變社會經濟制度後所應該達到的水準,遠遠落後了六十到一百年。


=進步阻礙=

金錢激勵阻礙創造力:
根據心理學研究,金錢誘因或激勵,只對重複操作性質的工作有效-但是這些都是現在就能馬上被機械所取代的。金錢激勵,對於解決創造性問題所需的「創造力」不僅沒有幫助,還具有妨礙創造性思考的負面影響。

生活忙碌阻礙創造力:
啟發創造力的最佳時機,是當一個人能夠長時間持續全神貫注在思考某個問題上,不受外在環境的刺激干擾,心理毫無壓力的時候。在這個經濟模式下,對大部分不是忙於課業、就是忙於工作的人們很少能處於這樣的狀態,只有能夠不勞而穫的上層階級才有餘裕,且對於在這當中一些汲汲於掌控更多權力與財富的人而言,他們豐富的創造力將用於鞏固當前體制,並加深社會的不平等上面。

資金缺乏阻礙發明:
如果創作發明不一定能帶來商機,就難以得到投資人的金錢支援。過去許多的發明家:萊特兄弟、貝爾、愛迪生…在他們成功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發明之前都難以獲得金錢上的援助,然而取得研究所需的設備、材料卻是很花錢的,研究期間若無法就業則更會只有支出沒有收入,這種現況同樣大大阻礙了人類科技的進展。

過度品質:
如果企業投入資金研發新技術、改善產品,卻不會帶來更多銷售量與獲利時,就會導致「財務虧損」、或者「血本無歸」,企業就必須刪減研究項目以防止最後破產倒閉。這再度顯示了今天這種經濟模式對科技發展的不利。

貧窮阻礙學習思考:
目前世界上除了有十億人在挨餓以外,還有數十億人每天要為債務與生活壓力而勞碌繁忙,當人們只能思考如何保住下一餐時,就難以有多餘的精力去學習思考其他東西,許多貧窮地區的孩子從小就要分擔家計,無法順利完成基本教育,很多則在童年飽受飢餓與疾病之苦最終無法長大成人…,這些都是今日制度下的悲劇,也是龐大人類潛力的浪費。

生存壓力阻礙分享:
許多成功的創業家,最初發明產品的動機都不是錢,而是為了解決自身所遭遇到的問題。當「電腦網路革命」時代來臨時,就有數不盡像這樣的人們,樂於分享自己的程式創作,並公開原始碼。但是當面臨金錢上的生存壓力時,就抑制了這種知識分享的意願,也失去了技術公開之後,可持續加速獲得改進的機會。

專業分工視野侷限:
今日職場上,人力就是「商品」,學校也往往淪為幫企業生產人力商品的「工廠」,於是學校抹煞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各種發展的可能性,又引導學生往單一的專業去發展,使學生能成為未來企業裡的一顆「螺絲釘」。因此現代人普遍對自己專攻項目以外的領域所知甚少,也增加了跨領域知識整合、「系統思考」的困難。

語言文化隔閡:
若一個家裡講中文的孩子,從小每星期一至五,各請一位家教來教說英、法、德、西、日五種語言,不用十歲他就可以靈活運用六種語言。今天很少人有這麼富裕的家境,大多數人一生中也難以接觸到幾個不同語言文化的人,更不用說長期可以去旅行、體驗異國生活…,這些都阻礙了各地文化間的互相交流與理解。

制度性自保:
「社會制度」的特性,就是去延續自身的文化與價值觀的傳承。當前社會的文化、思想、最後到「法律」,許多都與保障上層階級的「利益」有關。因此社會制度也往往被設計成難以更改或改進,去鞏固統治階級的權力。

奴化教育:
承接上一則,若統治階級希望更方便的進行統治,就會盡可能讓人民去完全忽略「社會制度」這件事情、去追求與改善制度無關的其他事物、或是將人民教育成統治階級的「傳聲筒」,這樣人民就會主動拒絕任何改變的可能性。「批判性思考」可以幫助人們擺脫這種處境,也因此學校往往不會教導這種能力。



填鴨式教育:
又稱灌輸式教育,追求速效與節省教育成本,並特別容易帶來「奴化」的弊害-或許這也是這種教育的目的之一。填鴨式教育是為考試而學習、灌輸及強迫遵循由權威者所制定的標準答案、壓抑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好奇心與主動性…,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和潛力,也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到社會進步都造成阻礙。

「我們的教育有個明顯的大問題,就是它只認可某種特定的才能,而且非常非常的狹隘。人類的才能如此多樣而複雜,但是在這樣狹隘的體制下,那些原本在自己的領域中能夠發光發熱的人將會虛度一生。」



迷信:
以靈異、超自然現象、外星人…來對未知事物下定論;對遇到的問題以天譴、命中註定、人性…來解釋;等待一位救世主來帶離所有苦難;或是將希望都寄託在死後另一個沒有痛苦的極樂世界等等,這些都會使人停止去思考創新來解決原本可以處理的問題。

「一個文明能消解破除迷信的程度,直接與人們擁有的訊息量成正比。」

問題被閒置及擴大:
在這個經濟模式下,如果解決問題不能帶來利潤,問題就難以被解決;當解決問題將會妨礙企業獲利時,試圖解決問題的行為將會受阻;若持續製造問題能帶來更多獲利,問題還會被刻意延續或擴大。


=環境破壞=

成本外部化:
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裡,企業將生產成本「外部化」是指透過壓低員工薪水、取消各種福利;規避法律,無節制的開發自然資源(過度放牧、捕漁、開挖砂石、大規模砍伐森林…)或盜採、開發保護區;將污染廢棄物以低成本的方式處理-排放到河川、空氣、土壤當中等等,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企業在法律上是一種『人』、一種特殊的人,它們沒有道德良知,只有義務令自己不斷獲利和壯大,並讓整個環境與社會為它們所做的一切付出代價。」



消極性回收:
平均每製造一桶家庭垃圾,實際上就有七十桶垃圾在製造這些「被丟棄的產品」的過程裡由工廠所產生,因此即使家庭垃圾能百分之百回收,對環境的補救也極為有限,況且垃圾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回收,其中有些不是有毒、就是一開始就設計成無法回收。當再加上「加速經濟成長」的壓力,人類正在加速摧毀自己所生存的環境。

環境污染:
第三部分開頭曾提到過的垃圾山、垃圾海、充斥在空氣、水、土壤裡的各種工業污染、農藥污染…,因技術不足、或是比起環保更重視公司利益而造成的原油污染…,還有來自核電廠的事故災害,以及至今兩千多顆原子彈、核子彈的轟炸或試爆所造成的輻射污染…。數不盡的污染影響層面,正伴隨著「地球系統」中複雜的交互作用而擴大。其中最至關重要的一點:在這個經濟模式裡,完全不可能去獲得真實完整的污染情形數據,為惡的企業將盡其所能的隱瞞一切來規避罰金、來追求「利潤最大化」



資源耗竭:
「過去三十年來,人類已經用光了地球三分之一的自然資源-無法回復!」、「美國只剩下4%的原始森林、40%的河道已不可飲用。」、「全球75%的漁場被過度捕撈、八成的原始森林被砍乏殆盡,光是在亞馬遜每分鐘就失去兩千顆樹。」、「很多人不知道『石油峰值』這個概念,不知道我們離用光石油的日子不遠了。…石油在今天各種產品中無孔不入,興建電廠到廢棄物處理也都需要用到石油。」、「煤炭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天然氣也剩下幾十年。」、「沙是生活中的無名英雄,僅次於空氣、水,是最常用的商業原料。…從飛機到手機-輕合金到微晶片,都是由沙中精鍊原料。」、「地球上的沙即將告罄:被產業界與營造工程大量消耗、遭到全球各地的犯罪組織偷竊銷贓。」…今天人類文明是建立在毫無節制的耗盡地球資源的基礎上,這個經濟模式是一種「寄生地球模式」,終將會導致宿主地球的死亡。



耕地破壞:
過度的工業化畜牧方式,過度的使用農藥、化學肥料,人為導致的乾旱氣候…等,造成土壤退化,沒有足夠時間來恢復種植能力,土地沙漠化擴大。

蜂群消失:
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受農藥或基因改造作物花粉毒害、與病毒或寄生蟲感染等許多綜合因素影響所致。

蜂群消失造成多種經濟作物缺乏蜜蜂協助授粉難以生長,若再加上農業生產各階段都需要日漸昂貴的石油,耕地又持續遭受破壞,造成糧食價格上漲,以及全球經濟不平等的加劇,未來饑荒恐更加蔓延。

大自然反撲:
人類不斷干擾自然的後果,正返回到人類自己身上。包括由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極端氣候:酷熱、乾旱、氣溫驟降、更頻繁的強烈颱風、由暴雨所帶來的洪水、冰層融解造成海平面上升;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破壞水土保持引發山崩、土石流…,都不斷在奪去人們的生命財產,也讓人類的可生存範圍逐漸縮小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我們已經過了扭轉氣候變化趨勢的轉捩點。」


=人體危害=

工業污染:
為了生存競爭,提升獲利,或由於科學知識封閉,企業仍持續使用會導致污染的原料、元素來生產產品,並將成本「外部化」。除了農田、水、空氣可能遭受到污染,家用清潔劑、化妝品、衣服、家具等也可能存在各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其中一部分對人體有害的證據工業界早已知曉,卻試圖掩蓋。工業污染還包括有毒的採礦場、加工廠、垃圾處理場工作環境-這當中不乏有害腦部的神經毒素…。現在的經濟,是以全人類的健康以及未來子孫的生存環境為代價,在換取短暫的便利物質生活。

「我們的經濟系統基本上是把未來偷來,賣給現在,然後把它誇耀成 GDP。」



食品安全問題:
蔬果類中的農藥殘留;牛奶中的乳汁分泌激素;蛋、肉類中的抗生素、生長激素、瘦肉精、還有透過飼料所累積而來的農藥;透過食物鏈累積到人體的各種環境污染物質;各種安全性不明的食品添加劑、基因改造食品、到刻意製造的黑心食品…。不斷存在的這各種威脅,一樣來自這個經濟模式下的「金錢攸關生存」與「利潤最大化」。



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問題:
其一是繁忙的工作生活,追求效率而傾向吃外食、速食,部分工作必須經常加班、熬夜、輪班,導致作息不規律,甚至長期過勞。其二是追求食物的色香味,而不是要吃得健康,可能是受到廣告與媒體的影響,或者生活周遭本來就充滿了油炸、重口味等等的食物,而新鮮健康有機天然食物相對又比較貴。其三是抽煙、飲酒過量、缺少運動、偏食…等等。

以上三項加起來,差不多就是導致現代工業化社會裡出現的各種「文明病」的主要原因。



農業的污染與疾病威脅:
過去的農村很少有癌症,今天的農民因為使用各種農藥,身體器官發生病變的機率都不斷在提升,其中種植孟山都公司基因改造種子所必須噴灑的農藥毒性極強,這些農藥一樣也會滲入地面,污染土壤與地下水,或隨風飄散污染空氣,並可能污染或殺死附近的家禽家畜。另外飼養禽畜的農戶同樣也面臨人獸共通傳染病的風險,這則是源自於科技浪費、社會不平等、金錢攸關生存…。

饑荒:
相對於已開發國家日漸增長的文明病-肥胖,目前全球也有十億人嚴重營養不良。雖然可耕地仍持續遭受到破壞、農業運作所需的石油也逐漸短缺,但今天世界的糧食總量依然足以供應120億人所需,一直以來導致特定地區糧食不足的原因根本來自「人造匱乏」:「維持稀有性」與「社會階級」-多數資源由少數企業所掌控,並透過限制「供給量」來創造利潤最大化;將糧食用來餵養動物-以生產肉食;或將作物作為生質燃料來發電…。



水危機:
除了「饑荒」以外,地球上也有十億人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世上有88%的疾病是因為不潔淨的飲用水所導致,與「水」有關的疾病更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大原因,在發展中國家每天有3900兒童因腹瀉死亡,缺乏水資源地區時有引致衝突和戰爭。水的危機是由於水資源污染及人類在未慎重考慮下過度使用破壞「動態平衡」所致,而科技能解決的部分(如海水淡化)則是受阻於當前經濟下的「金錢」問題,至於旱災、人口增長等並非主要原因。水的汙染與過度使用的結果同樣也嚴重危害生物的多樣性。研究預測,這樣下去到2025年世界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和基本衛生服務…。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在相對貧窮落後地區,這些地方缺乏先進醫療設備,或者無公共健康保險,因此醫療費用昂貴,再加上健康教育不足、環境衛生條件惡劣,都會增加該地區的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來自於國內社會或國家之間貧富懸殊的「階級化」現象。

醫療資源濫用:
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的地方,也會因為人們無法從勞碌的工作中解脫,轉而尋求就醫吃藥作為一種「心理安慰」,以藉此紓解生活壓力。或者由於醫療費用便宜,而產生出「多多益善」的想法,頻繁的到大醫院看診領藥,及小病掛急診等情形,使醫院經常人滿為患,而導致醫療品質的下降。這些一來沒有解決因社會制度所產生的真正問題,也容易因為服藥過量而傷身,提高洗腎風險…。

藥物濫用:
包括上一段所提到的是一種情形。另一種同樣是為了擺脫生活的空虛,而尋求酒精、興奮劑、迷幻藥、甚至毒品。第三種則是對無法適應狹隘、填鴨式學校教育制度的許多學童,社會沒有去改變環境,反而將其診斷為過動、學習適應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讓他們長期服用藥物,並繼續回去適應錯誤的教育體系。還有因為資訊不足而誤食來路不明的偏方,嚴重還會導致器官衰竭等後果…。

隱匿疫情:
醫院為了避免被隔離,以能繼續營業獲利,而未通報院內出現的高危險性傳染病病例,並試圖將受感染者悄悄轉送他院…;換成是政府機關遇上類似的問題,官員為了保住官位、或與疫苗廠商勾結謀利,仍然還是有可能會去隱匿疫情…。面對這些猜測、懷疑、何時會爆發大規模感染的恐懼,在這個鼓勵「金錢至上主義」的社會裡、在這個「民主,是建立在對政府的不信任」的假民主制度中,我們總是要花費龐大的資源、人力、和時間,去追查發生這些隱匿情形的可能性、跟無止境的謊言周旋。

不專業領導專業:
在這個金錢社會裡,除了政府中掌權者容易受到私利考量的影響,去作出錯誤的決策外,制度本身也往往讓非專業人士、或假專家成為決策者,再加上媒體可能對醫療保健資訊的炒作或誤導,廠商也擁有金錢的影響力去干預政府對食品衛生標準的訂定、藥物及疫苗的採購…,人民對於健康資訊、食品安全、醫療制度的品質、防疫政策…永遠只能霧裡看花,也永遠讓健康暴露於潛在的威脅之中。

限制先進藥物可得性:
如先前「抵制新科技」條目所提到的,藥商會試圖與政府機構共謀、或透過買下技術專利,來限制或禁止更先進的藥品流入民間,因為那會讓目前具有龐大商業利益的舊藥不再有利可圖。

社會經濟健康梯度:
當人們在社會中的階級越高,平均壽命也會越高,身體較健康,生活也較穩定;階級越低,得到各種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都會越高。研究人員在了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時,發現它並非由生活方式、飲食營養情形所導致,它也與該地區是否有公共健保、醫療資源是否充足沒有關係,它只跟一種因素有關:由不平等所導致的社會心理壓力-即原因就是「社會階級」本身。


=精神危害=

社會心理壓力:
除了導致前述的「健康梯度」現象以外,光是生活在一個「階級化社會」裡,對所有人-包括每個階層的人,就會產生許許多多負面的影響。當社會階級化程度越大-貧富差距越大-不平等越嚴重時,國民平均壽命就越短、藥物濫用情形越多、精神疾病發生率越高、人們之間的信任感越差、平均教育水準越低、兇殺案率越高、犯罪和坐牢人口比率也越高,嬰兒死亡率、肥胖率、早孕率也都越高,創新及發明能力則越低-這也顯示了這種階級分明、相互競爭的社會,實際上根本阻礙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心理壓力」包括了自卑,也包括在不平等的社會裡,處處充滿的對立、敵意、恐懼…

匱乏與競爭心理:
今天絕大多數人很難擁有管道得知當前人類科技生產力的發達程度、及透過這樣的生產力將能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創造「全球富足」。人們在先前談到的種種「人造匱乏」-尤其是「債務黑洞」的社會裡,潛意識中仍舊認為目前的地球資源、科技生產力、和各種生活物資總是不足的,然而這並非事實,這些匱乏幾乎是人為的、是一種「假象」。雖然說人類也確實在持續製造著真實的匱乏-「成本外部化」環境破壞。但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自然資源也還充裕,卻因為在當前的經濟模式中,對人類來說所有一切都跟「金錢」有關係-必須透過消費取得,而「金錢」又是一種「債務-匱乏」,意思是在社會上的「金錢」數量永遠不夠、且分配極度不均,而並非真實自然資源不足。於是導致了一種人人必須為爭取所需物資而進行生存競爭的錯誤認知。

獨裁:
現在這個地球上的大多數人,從小就進入專門生產勞工的「學校工廠」,離開學校後便進入公司或政府部門賺錢維生-成為追求利潤、或者維護當前的社會體制-這兩種機構的一份子,去延續這個過時經濟模式的運作。不管學校還是職場,都是講求「紀律」的地方,紀律的要求包括:準時上下班(課)、打卡(點名)、規定的工作(課程)步調、生產配額(回家作業)、聽從上司(老師)指示、依績效(成績)評判個人優劣…。同樣講求紀律的地方,還有軍隊,在軍中不服從紀律,最嚴重將被處死,在這個社會上不服從紀律,也可能會餓死。在這個經濟模式裡,其中一個最深植人心的幻覺,就是「自由」

「那些錯誤的深信自己擁有自由的人,是最無可救藥的奴隸。」



疏離:
社會上存在著生存競爭,人人都必須帶著虛偽的假面具,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不信任;人際關係是由金錢利益所維繫在一起;一天當中最有活力的時段都花在工作賺錢上,回家之後已經精疲力盡,很少有時間交友,也很長時間沒有再回去聯絡老朋友…這些是「人際疏離」。「自我疏離」: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活在獨裁環境裡,被迫所做的事情很少是為了自己;做著一份一點都不感到快樂的工作,努力去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讓日子過得舒服一點,催眠自己變成一台以賺錢為生命重心的獲利機器;當有選擇時,又往往選擇成為長輩或他人所期望的樣子,放棄自己所愛和想要過的人生,或許從來也沒想過自己要什麼…;以及從小到大都不斷在進行著的「比較」



愛比較:
因「金錢至上主義」與在「人造匱乏」的社會下過度競爭所衍生的價值觀問題。被親戚長輩拿來跟其他同輩的孩子比較、被父母拿來跟左鄰右舍的小孩比較、被學校老師拿來跟同學們比較、被整個社會、甚至自己,拿來比較那些主流價值觀所認可、追求的特質,並滿足「虛榮心」、或不斷打擊自信心,對自我價值則從未認真欣賞與了解過。在愛比較的環境當中,對學歷、職業、出生地、文化等等的「歧視」也就相應的發展而來。

懶惰:
人天生具有好奇心,也會勇於去嘗試各種挑戰,並且具有豐富的創造力…,直到這一切被這個殘酷的社會所摧毀。懶惰是一種「心靈疲憊」,是對這個獨裁的「經濟奴隸制」所產生的再正常不過的自然反應。

缺少獨立思考:
「義務教育」起源的其中兩大說法當中,一種是常聽到的,為了生產工業化社會所需要的工人;另一種則是政府為了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今天的教育制度,依然相當的與企業、政府的目的保持一致,它的重點傾向去灌輸想讓你相信的事、及成為一位能為它們的目的服務的「人才」,除此之外就很少再教人們去思考什麼。

糟蹋天賦:
除了錯誤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先行抹煞了人們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外;社會經濟制度-大多數人要活著,就要為企業或政府所用;「人人都應該賺錢維生」的這種思想;以及先前所提到的「金錢激勵阻礙創造力」、「資金缺乏阻礙發明」、「貧窮阻礙學習思考」、「專業分工視野侷限」…都是在多重壓抑、限制一個人自由發展興趣潛能、追求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負面消極:
「學得無助感」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能夠去採取行動,改變處境的可能性感到絕望。於是人開始失去做許多事情的動力,也可能產生「人生無意義感」,但又仍然對社會有著許許多多的不滿和困惑,卻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能夠用抱怨、批評來發洩情緒。這些主要是由這個經濟模式下的「人造匱乏」-人們的需求普遍無法得到滿足、「資訊封閉」和「爾虞我詐」-各組織機構,尤其是政府的重要資訊大多難以取得,並且處處充滿謊言等所導致。

仇恨:
由於這個社會實在有太多不幸,當人們無法找到總總問題的原因時,便可能將現況怪罪於某個政黨、階級、種族、國家、某一類人、甚至是「人類」本身,並且深深相信,只要將其徹底消滅,就能帶來永久的和平,因此人類有了政黨惡鬥、階級鬥爭、種族屠殺、恐怖攻擊、戰爭等等,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而這一些所共同追求的,卻都是一個富足,而能夠免於匱乏、免於遭受剝奪的生活。今天這種處境確實已經可以有所改變了,今天人類已經掌握能夠創造富足的科技能力,並且了解到製造「匱乏」以及由其所產生的總總異常行為問題的根源。



刻意無視:
同樣當人們已經感覺不到改變的希望時,另一個結果則是選擇眼不見為淨,否認一切殘酷的事實,並相信任何自己想相信的,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但這樣也可能因為不再去關注,而使得問題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加速惡化。

僵化固執:
一方面是資訊封閉使得學習成本提高、新資訊取得不易;一方面是政府透過教育、媒體等手段奴化人民,更從未被建立起獨立判斷思考能力等,都會使人們對身邊僅能接觸到的少量訊息深信不疑。而在競爭的環境下,當承認自己的錯誤將損及自身專業形象,進而損害獲利能力時,人就可能會起先不願去認錯,久而久之這種錯誤認知又內化成一種非理性的堅持-在一個基於競爭、缺乏有助於批判性思考、科學態度的環境裡,人就會將「個人地位」、甚至是「虛榮心」的重要性,擺在「對真理的追尋」之前。

虛榮心:
是由這個經濟模式下的生存競爭、社會不平等、及這兩者所衍生出的「不被尊重感」所強化的心理狀態。虛榮心使人從勝過他人的優越感中得到滿足:炫富、逞兇鬥狠等皆是如此,同時也使人在無法強過他人時,感受到更大的嫉妒、自卑、挫折感、恐懼等痛苦。

盲從:
當未進行獨立判斷思考、批判性思考,就會人云亦云,而一窩蜂追求某種商品也算一種,一概的去繼承傳統規範及思想也是盲從。若加上奴化教育的洗腦,就成為盲目服從權威的盲從。雖然有時跟著群眾一起做一件事,會有一種萬眾一心的熱血激昂,但同時保有反思,也會讓事情更順利、更有效率,並往更正確的方向去推進。

不被尊重感:
由「階級化社會」的「不平等」所產生的「自卑感」導致了「社會經濟健康梯度」;所產生的「不被尊重感」則強化了「虛榮心」並更容易引發「自卑感」及「逞兇鬥狠」-最後這兩者導致了「暴力行為」

「暴力,多見於更不平等的社會,觸發暴力的因素,是人們經常感到受輕視和不被尊重。」

罷凌:
又稱欺負。遍佈在校園、網路、職場、軍中…、還有兄弟姊妹之間。罷凌是一種長期持續性的對他人身體或心理的暴力、嘲弄、人際排擠等攻擊,以滿足「優越感」,或是純粹在模仿成長環境所展示的處世方式。它的源頭依然是生存競爭、不平等、不被尊重感,並造成被害人的羞恥、恐懼、憂鬱、自卑、人際疏離…、心靈創傷及扭曲-其中一部分的被害者將可能因為資訊封閉、環境仍然維持不變等,最後也學會罷凌別人,而轉變成加害者。

同理心有限:
「同理心」即感同身受。今天製造出這個世上各種苦難的人們,並非完全沒有同理心,他們仍然對自己的朋友、家人、愛人、下屬、寵物等等具有同理心,對更廣大的其他群體則無法感同身受,甚至將其「物化」-視為沒有感覺而可以盡情操弄的物品,只要如此,人們就會漸漸去做出種種慘不忍睹的事:成本外部化工業污染種族大屠殺寵物繁殖場工業化肉食生產線奴隸全人類!?…。這些慘狀,主要源自於對「匱乏-貧窮-被剝奪」的恐懼,以及因追逐「金錢-權力-所有權」扭曲後的人心,所產生出來的異常行為。心理學研究更發現,即使人只因為「好運」而獲得了比別人更多的資源、利益,在這種比他人富有的「不平等」環境下,人也很容易變得對他人的苦難麻痺,變得更加沒有「同理心」。



貪婪:
同時是源自對「匱乏-再度失去一切」的恐懼而產生的反應,也是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所鼓勵的行為。一個普遍被誤解的觀念是「人的慾望無窮大」,無窮大的應該是好奇心、與探索宇宙的求知慾,而不是「擁有並掌控一切」,人們的「物質主義」慾望和成癮實際上是被廣告媒體形塑和放大的。再加上「金錢是有利息的債務」因此社會上的「錢」永遠不夠,而使人產生一種地球資源不足的錯覺,在這種環境下人便持續具有一種「匱乏感」-想要盡量佔有更多以備將來的短缺。同時這個社會主要崇拜的也還是擁有最多財富的「成功者」,這樣的人們在許多場合都備受歡迎和尊敬,「金錢」也成為許多人尋求「被尊重、認可」所努力的方向。而且在今天這種社會不平等、生存競爭的環境裡,自己所有的財產、連生命也隨時可能被他人奪去,無窮盡的壯大自己也成為一種尋求自我保護的方式…。

恐懼:
除了有錢人、掌權者擁有被奪去生命財產的恐懼,而更加需要藉由警力、保鏢、貪婪、低調來保護自己,其他更多人面臨的是更大的恐懼:失業、貧窮、住所被強制拆遷、遭到政府監視監聽、遭受企業的恐嚇提告、遭遇詐騙以及各種犯罪、環境與食品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到政府為了控制人民而刻意塑造出來的恐懼-如「恐怖份子」。當這個經濟模式越加劇全球社會的不穩定,被編造出來的「恐懼」將更加盛行,因為它一直以來都是權力者、政府為了強化控制而合法化權力擴張的最好理由。

金錢至上主義:
或叫拜金主義,是今天普遍存在的精神危害,受「金錢」所扭曲後的價值觀,一種「價值體系紊亂」「勢利」是許多人厭惡這個社會的主要原因,它可能來自個人曾經遭遇過的嚴重「匱乏」,過去曾經被環境逼到這樣的地步-「除了賺錢以外搞其他事是能有飯吃?」,並深信只有金錢才能帶來幸福;或是由廣告與媒體所放大的物欲、和所塑造出來的「消費主義」;因為「金錢就是權力」而讓人誤以為金錢無所不能等等,使得總總真正具有價值的事物都在人造的財富面前淪為次要。當我們已經了解金錢背後的真相時,我們也明白了追求金錢的結果將會是帶來更大的貧窮與不幸、以及加速人類文明的滅亡。

「在這個社會你沒有錢別人不會正眼看你一眼。」



市場機制:
是誘使「人性腐敗」的一大因素。儘管人們嚴正抗議不人道的肉品動物宰殺方式、勞工壓榨、環境破壞…,然而當消費者另一方面又在極力追求物美價廉時,實際上也在不知不覺中助長了上述的悲劇。當企業經營者面臨是否去搶奪弱勢族群資源的抉擇時,考慮到「若自己不去搶,自己的競爭對手也會去搶,到時只會削弱自己的競爭力」,「道德」在這時候就很難被列入考慮。「市場機制」抑制了人類的「同理心」,市場機制下的「金錢激勵」不僅如先前提到會阻礙創造力,它也會「排擠市值以外的價值跟值得重視的精神」-如社會公義、公民意識和良知…。

「當面對交易時,人們更專注在競爭、利潤,而不是道德。」

成癮:
除了因化學作用而造成的煙癮、藥物上癮、毒癮外,更多是人們少有其他的選擇可以紓解壓力、或過另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於是只能仰賴自己力所能及的持續購物、暴食、酗酒、賭博、嗑藥、吸毒、整形、或是從不斷獲取金錢權力中來得到短暫的滿足但是卻造成長期性的極大負面影響。其中金錢成癮對個人而言最為受用,能帶來更好的生活、受人尊敬,但其所造成的社會與自然危害卻也是最可觀的,然而這樣的成癮在今天不僅不會被建議要治療,它還是可敬的。

「與吸菸及吸二手菸有關的疾病,每年在世界各地共『謀殺』了五百五十萬人(現為六百萬)。為煙草公司贏得高額利潤的總裁將得到遠遠更多的報酬,他不用面對任何法律上或其他方面的負面後果,事實上,他可能是其他幾個公司董事會中受尊敬的成員。」

賭博:
賭博未必存在於賭場,事實上它遍佈於整個商業世界,並造成持續性的心理壓力。買賣股票、債券就是一種賭博,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更是一種賭博,炒房地產同樣也是在賭博,創業者及企業家更是處在極大的賭博心理壓力下,位於這個商業競爭、適者生存之戰的最前線,需要預測如同氣象般變化莫測的市場、消費大眾心理,其成敗也關係到投資人與公司旗下員工的生活。或者當我們還年輕尚未有將來的人生目標時,選擇就讀科系,就是對未來就業與生涯的一個賭博,以學費和時間下注。

奧客:
或叫做拗客、漚客…,是由「匱乏」、「同理心有限」、「金錢至上主義」等幾個主要原因所產生的異常行為者。這樣的客人、病患及家屬、家長…帶來服務業從業人員、醫療人員、教師們的困擾,甚至是極大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

壓力症候群:
焦慮、憂鬱、煩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頭痛、腸胃不適、失眠、免疫力下降…,來自這個落後社會中的生存競爭、賭博、重大考試、家庭關係緊張、政府無能、職場客戶與上級壓力、調職、升遷等等這些不必要的問題-人為的產物-…尤其是最虛幻的「債務」

「如果金錢只能透過債務而產生,社會又如何能不受債務之苦。」

軍中與戰場壓力:
一般在服兵役時便要承受長期強迫聽命行事的高壓統治,戰爭時期更要面臨生死一瞬間的恐懼,與殺人的自我良心譴責…。伊拉克戰爭十週年,美軍自殺人數已超過在戰場陣亡的人數,2012年平均每天就有一名自殺,患有精神性病症的官兵可能高達總駐伊美軍的20%。

精神疾病:
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自殘…,或許存在相關的遺傳因子,但真正關鍵的疾病誘發因素,顯然是無數的環境壓力,追根究柢,就是人們對環境沒有多少改變的自由-對人生沒有多少「選擇的自由」

反社會人格障礙:
患者在初識時,往往給人一種聰明、幽默、樂觀、外向、討人喜歡、人緣好的印象,容易解除他人的心防,也擅於辯解和說服別人,但實際上缺乏良知、沒有罪惡感,而會殘酷無情的利用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當遭受指責時,不會感到愧咎與不安,反而更容易憤怒、反駁、與責罵他人。他們無法對人類、社會感到認同與忠誠,並將其他人視為自己利用的工具,但這樣的人卻容易成為狡猾政客、犯罪集團頭目…。形成這種人格障礙的原因可能來自嬰兒時期缺乏關照、遭受忽視,「情感依附」需求無法滿足而「同理心」能力出現障礙,或成長過程中的遭遇使個人對社會喪失了信任。然而人為創造的企業法人-今日世界的統治勢力,卻先天就被設計成具有反社會人格傾向

「企業人格診斷報告:無法產生罪惡感、對他人感受無動於衷、無法維持長久關係、罔顧生命安全、不誠實,為了利益一再說謊欺騙他人、未能遵守法律與社會規範…。」

享受虐殺:
除了「同理心有限」以外,人們甚至會將原本是人類為了社交、關愛、陪伴、歸屬感…而演化出來的「同理心」用在造成其他人或動物的極大痛苦上。過去種種酷刑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受盡折磨而死:火刑、烹刑、十字架刑、推入競技場與野獸廝殺、腰斬、剝皮、凌遲…,許多還是作為一種公開表演,部份百姓也會以看人受虐為樂。今天依然也有鬥牛、鬥雞、鬥狗活動、虐殺動物、虐童事件…,因現在與過去一樣,依然是一個在不斷製造暴力的階級社會,而各種不公不義也一直在讓人們醞釀仇恨,並且鼓勵的仍然是殘酷的生存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即所謂「社會達爾文主義」,在這種虐待人的環境裡容易使人變得非常慘忍、總是隱約在期待著懲罰、殺人洩憤…。

權力腐敗:
「掌握權力」的環境或狀態本身對人心也有負面的影響。權力的不平等關係是職場上司對下屬、校園教師對學生的性騷擾問題來源;研究所中的教授也有濫用權力將研究生論文佔為己有、命其參與自己的研究計畫,甚至侵吞他們的研究津貼,或是要求研究生來幫自己料理私事等情形;政治上,原本是反抗獨裁、受人民擁戴的政黨,也可能因為長期執政,久而久之忘卻原本的理念和思想,政治人物更時常在獲得權力時,便忘記自己的權力有限、乃來自於人民,而背棄民意獨斷獨行,並且汲汲於想將自己的權力不斷擴張,扭曲並凌駕法律之上…。

「人並非天生腐敗,但是當腐敗的條件出現時,歷史證明,他們往往會開始腐敗,最終,統治菁英讓所有的決策,都不再有責任考慮到全體人類的需求,並且沒有興趣和社會上剩下的人共享知識,成為一個少數人組成的機構,自我維持和延續。」

鼓勵說謊和隱瞞:
在這個經濟模式中生存最免不了的是「做表面工夫」:在學校時就被教導如何刻意呈現最美好的一面讓督學留下好印象;考試時對不會寫的申論題盡量不要留空白,最好擠出什麼內容來填滿以能多少撈一點分數;部分教授要求研究生畢業論文需有一定厚度,以能使人產生內容豐富的印象…。說謊和隱瞞在職場上更經常是競爭時保留談判籌碼、獲取信任、保住工作維生的手段,商人無不極力推薦自己的產品,並隱瞞他人產品的優勢與自己的劣勢,同樣的道理在政治上也一樣存在。在這個難以滿足人類需求,充滿扭曲的經濟中,人們總是必須將「金錢、生存」擺在比「事實真相」更優先的位置。

爾虞我詐:
不同於以往的暴力廝殺,今天人類使用更安全的生存競爭手段:「欺騙」-讓他人心服口服的交出自己的權力與財產、或根本對法律與契約內容的種種陷阱毫無察覺,這種更為進化的獨裁與牟利方式,不僅能夠得到法律的允許和保障,惡行之所以一直被合法化,靠的也是隱瞞和欺騙。謊言由「匱乏」與對「金錢-權力」的追求所生,在這個經濟模式下謊言將永遠不會停止,人們永遠無法擺脫受騙的命運。從欺騙性的「貨幣擴張制度」,到過去四十年來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G)」、「世界貿易組織(WTO)」積極推行的「新自由主義」,近年來的「禁止網路盜版法案(SOPA)」、「反仿冒貿易協定(ACTA)」、「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以及「碳交易」「反恐戰爭」…等等這些國際性的大型騙局,已經奪取且企圖奪取更多的國家主權、基本人權、自然資源,並造成更大規模的貧窮,及奪走無數條人命。但是這些謊言-也是許多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來源-依舊被隱藏得好好的,而由其所創造出來的「匱乏」,又使人們更加陷入爾虞我詐的生存競爭當中。



道德淪喪:
這個經濟模式最終抹滅了良知。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當初在歐洲的蔓延便得益於許多公司的幫助,同一時期,幾個美國最大公司的代表,也曾因不滿羅斯福總統試圖對企業的總總罪行進行管制,而密謀聯合軍方企圖政變來使美國成為另一個軍事獨裁政體。二戰後的1950年代以來,跨國銀行與企業,加上美國政府所組成的「公司王國」已接連奴隸了伊朗、瓜地馬拉、厄瓜多爾、巴拿馬、委內瑞拉、伊拉克等國家,使他們長年受困在鉅額債務下,也讓企業得以盡情掠奪其豐富的天然資源與併購國營事業,這些國家從此社會發展停滯、貧窮、犯罪猖獗、飽受戰亂之苦;「公司王國」也扶持中東地區的專制政權,提高他們的軍事能力、資助官方自稱的「恐怖組織」去破壞特定區域的局勢穩定-這些地方的共同點就是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這就是這個經濟模式所創造出來的「撒旦」-人類對它的想像從來就是參考人類自身的所作所為,若將它剖析,它其實是一群成長於「金錢」環境下的人們:一群被金錢所侵蝕的領導者,帶領著另一群「聽命行事」的下屬,這樣的人們在「同理心有限」的情形下便能共同創造出真實存在於這世上的「地獄」




=貧窮擴大=

經濟衰退:
透過調高利率來減少貨幣供給、銀行投機行為造成的金融危機、以及「科技性失業」等原因導致景氣衰退時,受害最深的往往都是廣大的中下階層民眾,當景氣再度復甦,獲利最大的則又總是上層階級的少數人。

「世上最貧窮的人們一直在為各種危機買單,儘管他們未曾從這些輕率又投機的繁榮假象中獲利。」

產業外移:
企業試圖透過降低員工薪水、減少繳納各種營業稅等來將成本「外部化」,以追求利潤最大化、或求生存,當本國薪資與稅收無法再壓低時,便將工廠或公司部門移往其他勞動力更便宜、願意減稅的國家,並造成本國大量人口失業,同時他國因為企業課稅少、員工薪資也低,經濟未必能有起色,反而環境遭受污染和破壞,更多國家與人民的財富逐漸流向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手中。

科技性失業:
當自動化系統可以取代人力時,表示解雇員工、購入機械設備來進行生產將能增加企業獲利,除了「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外,在生存競爭的商業世界最終也將被迫這麼做。「科技性失業」意味著當社會越不需要人去工作時,所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反而就越多,這對一個追求效率的「資源導向經濟」而言是好事,只在當前已過時的「金融貨幣-市場經濟」下才會造成貧窮擴大。

低薪化:
第一種原因是企業為了增加利潤而將成本外部化時,便有可能去降低員工的薪資。第二種是如果將勞動力視為一種「商品」,企業就是「消費者」-透過租用勞動力來賺回更多的錢。當勞動力為了與自動化系統、以及其他國家的勞動力進行低價競爭時,勞動力就會降價,即薪資下降。第三種原因是「債務黑洞」將持續使更多人深陷更大的債務,當有更多人被迫去接受更低薪的工作,這就又回過來讓勞動力低價競爭的情形更加嚴重。

貨幣貶值:
「貨幣擴張制度」可以幾乎無限制的持續造錢,本身就會導致錢的貶值,「債務黑洞」又使得社會上不斷都在借錢還債,更加速錢的創造。當銀行有權決定創造出來的錢要借給誰、用在哪裡,這些錢往往就會借給更能保證獲利的大型企業或投機客,銀行方能更保險的用錢滾錢,而不是借去用在對社會發展有益的地方,因此創造出來的錢仍然是往少數人流動,再加上貨幣貶值,多數人就更加貧窮。

房地價格上漲:
銀行不斷造錢,錢又不斷用來對房子跟土地「低價買入、高價賣出」,這兩者就會不斷漲價,這是財團(大型銀行加大型企業的集團)跟投機客快速用錢滾錢的方法,並讓其他人必須多背負幾十年的房貸-含更多的利息,才能買到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同一棟房子跟同一塊地。當人們把錢拿去繳房貸-消費力下降,也將會帶來經濟的衰退。

石油價格上漲:
當經濟持續加速成長,資源持續被加速消耗,很快會造成大規模的資源短缺,石油即將耗盡就是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現代文明主要就是奠基在對石油的利用,石油除了可提煉成汽油等能源,它也是許多化學合成產品的重要原料:如塑膠、清潔劑、殺蟲劑、肥料等,當然這些容易造成污染的東西少用為妙,但若是找不到替代資源,經濟模式也未有改變,光是石油價格上漲就足以讓萬物齊漲,過去的低價時代將一去不返。

少子化與人口老化:
是部分相對較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同時降低。這也是一個只有在當前的經濟模式下才會是問題的現象-今天人們必須透過勞動換取收入,當家庭中的經濟來源減少,平均每個年輕人就要撫養更多老年人,經濟負擔加重;若無子女,老年人就需仰賴退休金與社會福利來生活,當這兩者都欠缺就會陷入生存危機。

人口過剩:
不僅是部分相對欠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是全球性的問題,而它的問題依然是由這個經濟模式所造成的,因為這個經濟中充滿太多「人造匱乏」與「科技浪費」、還有「科技性失業」這種東西,人口增加也帶來更激烈的全球勞動力低價競爭,使「低薪化」更加惡化,並且這個經濟模式還是建立在無節制的資源開採上,又加速了資源的消耗與環境的破壞。否則今天的科技與仍有的地球資源足以在維護環境的同時,還能讓所有人過上比現在更優渥的生活,到了那時候,世界甚至會變得跟今天已開發國家一樣,因為價值觀的改變、不再需要養兒防老、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去追求自我實現…,生育率反而大幅降低。

劫貧濟富:
首先是第二部分所談到的「全民買單」:當大型企業與銀行釀出危機時,政府卻把帳面上的虧損轉嫁給公眾,當景氣繁榮時,窮人們又幾乎分不到半杯羹。另一個則是在歷史上總是被禁止,今天卻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利息」:當一個人把一億存入銀行,每個月就可以不勞而穫的賺取數十萬的收入,為數眾多的窮人們則需要為學貸、房貸…繳交利息-這個金融體系在做的,整體上就是把多數人的勞動收入轉移到少數人身上,進而強化「社會階級」。但收取利息卻是一種讓自己的「財產」暫時借他人運用的最好辦法,因此這問題在當前經濟下是無解的。最荒謬的是銀行甚至能從本身並不擁有的金錢中收取利息。

「你無法解決貧困的問題,當你的金融貨幣體系本身就在把財富從窮人轉移給富人,任何你往反方向分配的努力都將無濟於事。」



貨幣擴張制度:
它有另一個比較官方的名稱叫做「部分準備金制度」規則看似複雜就是人們能借多少錢,銀行就能創造出多少錢,並且最後永遠有人或國家還不清債務,而必須以債還債,或是違約、破產,進而淪落貧窮-這就是第二部分所詳述過的「債務黑洞」。一旦這個制度繼續運作下去,現在就可以預見我們多數人的餘生都將會深陷債務、最終銀行將擁有整個地球。

當人類的活動領域擴張時,往往就會壓迫到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佔據了牠們的棲息地,漸漸將牠們逼到資源貧乏的處境。今天人類對彼此也在這麼做,今天這個經濟模式中的一大活動,就是不斷擴張「所有權」


=犯罪增加=

「如果我們的經濟系統傾向於製造匱乏和剝削,犯罪就不會消失。」

幫派組織、革命組織:
當人們對社會制度不滿,就可能創立自己的組織,因為不滿當前的制度法律,因此自行訂定的新秩序也可能會容許法律所不容許的部分,像是使用暴力、破壞公物及私人財產…等。幫派、黑社會、抗議手段激烈的環保團體與民運團體…對政府而言都是犯罪組織-過去的革命家孫中山與國民黨對滿清帝國而言便是如此。當這個社會越不公義,逼得人們走投無路時,以違法的方式對政府表達抗議,或以非法手段謀利維生的情形都會越多。

恐怖份子及恐怖組織:
是911事件以來由媒體過度渲染的兩個名詞。事實上只有少部分被列為恐怖組織或恐怖份子的對象是進行著以殘忍手段殺人或炸彈攻擊者-當中許多是美國政府與企業過去為了控制石油產地而在中東地區扶持的反派勢力。大部分被列為恐怖份子、恐怖組織的卻是與美國有利益衝突,或是反對當前社會經濟體系並開始有所行動的人們。無論屬於哪一種人,在現在的體制下也都會逐漸增加。

「你眼裡的恐怖份子可能是他人眼中的自由鬥士。」

毒品氾濫:
毒品對健康有極大危害而被法律所禁止,因此它成了這個獲利導向經濟模式中非常有利可圖的高價商品。毒販為了獲取暴利便會想盡辦法使人染上毒癮進而控制。「鴉片」的生產與販運甚至是由美國中情局所保護的,販毒是今日僅次於石油、軍火以外的第三大貿易-「來自毒品交易的大量美元存在西方的銀行裏」、「販毒正在日益成為銀行和財政領域獲得收入的一個潛在的重要因素」…。

「1980年以前,阿富汗沒有生產鴉片,1986年,美國中情局所支持的穆斯林軍隊打贏『蘇阿戰爭』後,他們供應了全世界40%的海洛因,到了1988年,他們的供應量占世界市場的80%。但之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塔利班取得政權,到了2000年,塔利班摧毀了大部分的鴉片田,產量由超過3000噸驟減為185噸-減少了94%。2001年9月9日,布希總統的辦公桌上放著全面進攻阿富汗的計劃,兩天後,他們找到了出兵的藉口-911事件。現在美國控制下的阿富汗,供應著世界上超過90%的海洛因,幾乎每年的生產量都在打破記錄。」

賣淫集團:
性交易無論合不合法都同樣可以成為牟取高報酬的方式。許多性交易活動會被販毒集團、黑道所掌控,賣淫集團更時常有綁架少女,餵食毒品來加以控制,強迫賣淫的殘忍惡行…。

偷竊:
有為了獲得生存物資而進行的偷竊,也有為了以贓物換取金錢謀利的偷竊。包括有偷取食物、侵入民宅偷竊財物、偷車、偷名畫等各類藝術品、偷電線或水溝蓋等公物、偷電、盜刷信用卡、盜墓等。當貧窮持續擴大,偷竊率也就持續增加。

搶劫:
銀行搶案、珠寶搶案、飛車搶案、武裝強盜集團、海盜…這些仍是這個金錢經濟下的產物,犯案的目的還是搶錢、或以贓物換取金錢。

綁票與挾持:
劫持人質、或是在秘密地點設置炸彈,再透過脅迫來換取利益,主要是換取金錢,也有要求以政策修訂、釋放囚犯等來作為交換條件。劫持的對象包括富商名流或政治人物的家屬或本人,或是任何不特定民眾。歹徒在勒贖過程裡也有對人質進行虐待、性侵、撕票殺害的情形…,是這個金錢經濟體系所製造出來的最殘忍的犯罪之一。

詐騙:
寄發假中獎彩券來騙取預付稅金、透過「釣魚網站」竊取個人資料、設計假車禍或假綁票以勒贖、謊稱支票或保險到期或各類退費為由要求轉帳、假藉公益團體騙取善款、宗教詐騙、打工陷阱、老鼠會、老千集團設局詐賭、以假結婚騙取財產、以算命改運為由進行敲詐…。社會上各種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更不用說先前在「爾虞我詐」條目提到的大型詐騙,讓全世界籠罩在騙局所創造出來的貧窮與犯罪的苦海之中,一切都是為了錢。

大型銀行、企業、與政客犯罪:
這三者的犯罪往往造成環境的嚴重破壞與最多人的痛苦,卻也是最難以制裁的。大公司、富商、政治人物的罪行永遠都好商量,大多可輕易以罰款抵消,這些罰金比起犯罪所得的利益或許只是相當小的數目而已,甚至罪行最後也可能不會成立,被以各種方法脫罪。這就是這個經濟模式的宿命-法律的制定總是受到財團、權力者干涉的,最終在錯綜複雜的法律條文裡,永遠隱藏著各種能讓其自身受益的細節。

犯罪年齡下降:
世界各國的青少年犯罪比例日益增加,原因包括雙薪家庭導致孩童缺乏照顧,少子化又使孩子被過度溺愛和放縱;近幾十年來世界貧富差距嚴重擴大,科技性失業也讓大量人口經濟陷入困境,而提高各年齡層犯罪率;資訊發達卻使青少年更容易遭受現實社會黑暗面污染而學習到暴力、恐嚇、性侵等行為;以及這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紊亂」-人活著的主要意義就是追逐金錢等等。這些都讓青少年「人生無意義感」倍增,或更容易加入幫派、罷凌、強索保護費、吸毒、販毒、結夥圍事、飆車、偷車、性侵害…事實上,這個經濟模式即將留給後代子孫的,確實也會是這樣一個必須為生存搏命互鬥的腐敗世界。

暴力討債:
當人們經濟狀況越糟,且因信用破產或無足夠財產作為抵押而無法從銀行借錢時,便只能透過更差的管道,如地下錢莊,來借取高利貸,也更容易因為無法償還鉅額利息而遭到討債集團的暴力傷害。

鬥毆:
不僅這個「階級化社會」的不平等不斷在製造暴力問題,政府本身-即社會「精英」們也在帶頭示範透過暴力解決問題:出兵攻打某個國家,殺死特定的對象或團體,並將這種暴力手段「英雄化」,這會使人民更傾向認同以暴力解決事情的正當性,催化社會上的暴力事件。況且今天所存在的戰爭動機根本也不是為了想解決問題。

戰爭犯罪:
因為戰場環境導致軍人嚴重精神異常、或在高壓統治命令下做出的虐待戰俘、私刑、濫殺平民、性侵戰俘、平民或同袍、射殺同袍、使用生化武器、進行人體實驗…等。

謀殺:
這個社會製造了「仇恨」與「暴力」都在助長殺人行為,許多謀殺案件也跟「金錢」有關。若更廣義的來說,因為「金錢至上主義」、「同理心有限」、「聽命行事」…而創造出更多的飢餓、環境破壞、與戰火的公司及政府,實際上就是麻木的在進行最大規模的謀殺:殺人與滅絕萬物-然而這種對地球的謀殺卻是「合法的」。

制度的建立可以組織更多人來共同創造更好的生活,這樣人們就不需要再一直單打獨鬥,但是今天的社會制度明顯是有問題的,它在令人們互相殘殺。在這個制度下最終連地球也無法倖免於難,就像電影《阿凡達(Avatar)》劇情所暗示的-今天這樣的人類文明,不論去到了哪個星球,都會成為一種「病毒」般的存在。




=生命威脅=

惡疾:
儘管人類的醫學來到今天已經相當發達,絕症依然是非常普遍的,主要原因就是先前在「工業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問題」、「農業的污染與疾病威脅」、「藥物濫用」、「限制先進藥物可得性」、「成癮」與「毒品氾濫」等條目曾談到的現況。

交通意外事故:
汽機車、砂石車、平交道上的意外時有所聞,因為酒駕、超速、超車、天候不佳、沒有注意後方來車就突然開車門等等導致的事故不斷在奪走人命,偶爾也有空難、船難、火車出軌…。交通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似乎也是依社會階級劃分的-汽車比機車更能保護駕駛和乘客,高級名車在結構上又更安全堅固;飛機雖然一墜毀就在劫難逃,實際上跟鐵路運輸是並列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發生意外的比例最低;即將上市的最新自動駕駛車又將能大幅減少事故的發生。其他還有人們因「虛榮心」與追求刺激而飆車;車體故障;因技術不良或為了「獲利」而偷工減料使得路面破損…等所導致的意外。

豆腐渣工程:
是另一個主要因偷工減料,其次是技術不良所帶來的生命威脅,包括在橋梁、住宅大樓、公路、工廠、購物中心、學校等都曾發生過。在遇上豪雨或負載過重時,建築物就會非常容易碎裂崩塌。



工地、工廠、礦場意外:
在幾乎所有國家中建築業都有最高的死亡率;工廠作業中也已經有非常多工人被機械切斷、絞斷肢體,或遭高溫液體、氣體、化學物質灼傷,或因火災、氣爆等等導致嚴重傷亡;採礦坑道也面臨著坍塌的風險。這三種工作場所的工人同樣也都容易因吸入有毒氣體或粉塵,而引發中毒、肺炎等各種惡疾。

過勞死:
公司因為生存競爭、或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出現無數的「血汗工廠」、「血汗醫院」、「血汗超市」、變相的「責任制」…;失業率不斷攀升,員工為了生存-尤其是要與自動化系統競爭,也不得不去承受更多人份的工作量與更長的工時,即使賣命也要保住工作…;個人為求更美好的將來,下定決心咬緊牙關,再苦也要撐下去拼死打拚奮鬥到底…。這些原因讓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保全、客運司機、清潔工、工程師、派遣人員、護士、醫生、教師、員警、實習生、企業家…在接連不斷的長期與時間賽跑、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下,因為各器官負荷超載、疲勞恢復不及、細胞急速老化…,最終引發「猝死」。…在這個經濟模式下,可預見的未來是悲觀的,絕大多數人想要脫離貧窮,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容易。

貧窮:
當人越貧窮,在「社會經濟健康梯度」中就會處於越不利的位置,這表示他得到各種疾病、以及早死的機率都會提高。如果所處的地區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窮人們就更會因為沒有金錢去支付醫藥費,而死於在其它地方早已可以被輕易治癒的疾病。在一些毒品氾濫地區,窮人們也會仰賴販毒來支撐家中經濟,但這也使他們更容易接觸毒品,將賺來的錢又花在買毒品上,陷入吸毒與貧窮的惡性循環。由吸毒女性所生的先天多重殘缺的孩子,一生需靠維生器生存,平均壽命不到十歲。貧窮者也面臨「生命威脅」類別下的所有危害:更容易死於交通與工程意外、過勞死、遭遇由貧窮所催生的更多暴力犯罪、以及來自貧窮本身最直接的傷害-「飢餓」。而當這個社會繼續在發生物價及房地價格上漲、低薪化、失業率攀升、稅收增加、強制拆遷、劫貧濟富…等不幸,也將會逼迫越來越多人選擇走上「自殺」。

「世上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43%的財富,底部80%的人口只分配到6%的財富,最富有的300人財富總和,相當於最貧窮的30億人的財富總和。」

「銀行業的危機讓超過一億人返回到赤貧狀態,由於各種原因,淪為赤貧的人當中,死亡的統計數字正在迅速提高,因此金融危機不僅讓人們變得更窮,它也在殺人。」

自殺:
今天這個「金融貨幣-市場經濟模式」造就了極少數人,使他們變得非常非常富有-同時握有極大的權力-這點若換個角度來看就是他們擁有極大的「自由」。而絕大多數人一生被剝奪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愚民化教育與科學資訊封閉剝奪了「追求知識」的需求、社會不平等剝奪了「尊重」的需求、人際疏離剝奪了「社交與關懷」需求、各種人體上與精神上的健康危害、暴力犯罪問題、貧窮、戰爭…剝奪了「安全」與「生理」需求,隨時都會把人們逼上絕路。這很明顯不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制度,當我們已經認識了另一端的「資源導向經濟模式」,就更沒有理由再繼續去死守一個過時且腐敗的、助長著自殺與殺人的舊經濟模式。

暴力犯罪、恐怖攻擊、戰爭屠殺:
持槍合法的美國有大量槍枝暴力問題、中東時有因宗教政治衝突發生恐怖炸彈攻擊、非洲有種族戰爭和屠殺、印度有種姓階級屠殺…。家暴、虐童、鬥毆、謀殺,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小戰事和武力威脅,幾乎每天在新聞上都可以看到。現代的戰爭源自前述的「人造匱乏」和「貪婪」,權力者塑造的「恐懼」和「種族主義-種族歧視」洗腦在這種武力侵略、資源掠奪、權力擴張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無法去看清由今天這個社會制度的錯誤,或由權力者刻意引導所產生出來的「仇恨」,人類就會持續的被分裂,並一味盲目的去殺死「敵對」的特定族群。




=族群對立=

城鄉差距:
鄉下、偏遠地區相對較貧窮,醫療與教育資源較缺乏,文化刺激較少,生活機能較差,生活環境與生存資源遭受破壞、成為廢棄物放置地點…等,也因此這些地區人口外移嚴重,發展又更加遲緩。外移的人口到都市地區又可能因為知識落差與文化差異,面臨就業歧視等問題。城鄉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可能來自政府集中資源以造福更多都市人的經濟政策考量,或是政府企圖圖利特定族群…,但一個更核心的問題點是在這個經濟模式中,因為「錢」的因素使得人們沒有選擇居住地、獲取所需資源的自由,又被迫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去進行生存的競爭。

弱勢族群歧視:
在大多數的社會中,弱勢族群包括:身心障礙者、罕見疾病的病友、特定民族-如黑人,少數民族-原住民、新移民、外籍配偶,外勞、退伍老兵、街友遊民、同性戀者、女性、老年人、刑事被告、文盲、性工作者、貧窮家庭的兒童、單親家庭、低收入的農漁民工和基層勞動者、某些教派的信徒…等。弱勢族群受到的差別待遇一部分包含在「城鄉差距」的情形,另外則來自保障人權的法規、政策設計上的不良(也可能是因為存在族群歧視與仇恨而刻意設計成雙重標準)…追根究柢,這個經濟模式的本質畢竟從來就不是由「人道關懷」、「以人為本」出發的。

階級衝突:
社會經濟金字塔的不同階層之間有著上對下的支配關係與利益的衝突。階級衝突的表現形式有:資源的壟斷、廉價勞動力的剝削-如血汗工廠、資本家打壓工會、無薪假或裁員、工人運動-如集體罷工或工會遊行、反壟斷抗議、排富效應;企業透過廣告鼓吹「消費主義」,社會運動者則撰寫網路文章或出版物批判「消費主義」等等。

族群分裂與政治惡鬥:
指一國之內的不同民族、階級、政治上主要的兩大政黨或宗教勢力,長期在國家政策的制定、利益的分配上意見僵持不下、激烈的爭奪國家的領導權。當這種對立已經完全由仇恨所驅使,族群或政黨之間難以合作,往往為反對而反對時,就會造成國家持久的內耗,社會發展停滯不前。歷史上,權力者也經常會刻意利用「分化族群」-製造對立、挑撥分裂使人民難以團結一致,來順利進行統治。「內戰」則是族群分裂或政治惡鬥最終發展為暴力衝突的形式。

國際衝突:
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爭奪戰。可能是以「經濟戰」的形式,或是以「愛國主義」、「神之名」、或各種「盲從」思想為基礎發起的「戰爭」,以獲取領土、海域、地理戰略位置、或逼迫簽訂貿易條款…等,來取得更多的生存資源與獲利手段。第二部分曾提到「政府」是大型銀行與企業的助手,許多時候國家對國家的侵略,實際上是強國的銀行與企業聯合自己的政府,對弱國所進行的侵略。

社會運動:
早期的社會運動也可歸類於「階級衝突」-「通常,十九世紀末的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被認為是社會運動的原型,它們導致了『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政黨與組織的形成。」今天的社會運動訴求更多元,除了政治以外還有環境保護、性別平等、經濟政策、教育改革…等各項議題。街頭的社會運動也時常伴隨警察或軍人與人民之間的流血衝突,尤其是當一場社會運動能夠真正撼動到「執政者-統治者」的權力地位時,政府是不可能讓人民去進行的。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網路、智慧型手機、電腦等通訊設備的普及化,當任何一個人只要願意就能從網路上獲得更真實的資訊,思想不再被政府控制下的媒體所操弄時,無論社會運動的規模和對政府的影響力多大,它都能持續和平理性的進行下去,讓後續所要談到的各種權力者的「心靈控制」手法不再見效-這將是抵抗「進化的獨裁」「進化的民主」。再隨著各領域訊息的傳遞,當人們逐漸將各層面的現代種種問題聯繫起來時,未來的社會運動也將從政治運動、環保運動、人權運動…漸漸聚焦在一個問題點上:「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才能延續在這顆星球上的生存,沒有族群對立衝突、生態污染與資源匱乏,不讓產生這些許許多多問題的運作模式繼續下去?」那時候的社會運動將會是全球性的,全球性社會運動的訴求也將會提高到一個更全面性的核心共同目標:社會安定與自然環境的「永續性」。




=心靈控制=

在充滿衝突、對立、爭奪的社會裡,存在著各種思想操控的技巧,又整個「金融貨幣-市場經濟」本身也存在腐化人心的機制。認識這些「心理陷阱、人心弱點」有助於提高警覺,破除各種謊言和盲點。

奴化:
政府或上層階級等權力者,透過媒體、廣告、教育對人民灌輸「虛假意識」,令大眾盡可能的對社會問題的真實狀況無知-因為問題的一大主因就是保障他們「權力」的當前社會制度。教育制度使人民能剛好夠聰明來成為所屬社會的螺絲釘、又夠笨去接受企業及政府的剝削、壓迫、貪汙、官商勾結…。同時鼓勵人們致力去競爭追求權力者所給出的具有優厚條件的稀缺職位-稱為「利出一孔」策略,如此一來為數眾多的中下階級人民就會盡力去討好權力者,以爭取這些稀少職缺,來讓自己也能夠晉升上層階級。對於威權統治者,奴化的手段還包括有血腥鎮壓、屠殺、暗殺等迫害來製造恐怖,將可能危害到統治者的思想書籍、知識份子、民間的菁英領袖徹底消滅…。



泛道德化:
讓反啟蒙、缺乏知識性的規訓、教條成為主流的道德價值判斷標準,如以古藉經典中的典故作為做人處世的典範-不探討背後的邏輯性意義,只強調背誦與仿效古人;在政治上則是將國家社會的興衰歸因於統治者或領導人的個人道德操守問題。泛道德化一旦成為一個民族的主流思想,就會降低人們的批判思考能力,也讓社會問題的真實原因-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始終成為人們思考的盲點。

基因決定論:
透過科學包裝過後的「宿命論」。主張社會問題源自負面的「人性」-如貪婪、懶惰、自私等,因而問題永遠無法解決,藉此來否定社會制度改革的嘗試和努力。

社會達爾文主義:
主張人類社會應如同自然界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才是自然、進步的,藉此來合理化今天社會上的資源競爭和掠奪行為。

勞動光榮:
意思是「人人都應該為國家社會努力勞動工作賺錢養家」-這在科技水準已經得以讓人類擺脫工作的今天,卻成為最根深蒂固的阻礙進步的思想之一,嚴重阻礙社會朝向讓「自動化系統」全面取代人類工作的發展。



輿論控制:
控制媒體、搶奪「話語權」-即公眾討論的主題與思考的方向、選擇性透漏對權力者有利的資訊,並過濾對權力者有害的言論…,長期下來就能影響多數人的思想和決定,遮蔽人民的雙眼,縮限人民的選擇-「選舉制度」也只是一種「障眼法」,因為真正想要試圖改變這個不公平的社會體制與經濟模式的人們根本難以在大眾媒體上曝光,更不用說成為選票上可以被蓋章的候選人。

「科學可以一再的被誤用,作為妨礙社會進步與愚弄人民的工具。」

「當媒體大幅報導一個新聞的時候,要注意的是那些他們不想讓你看到的事。」




文化形塑:
如先前提到的「消費主義」-包括有慈善消費文化、借貸消費文化、年輕時尚消費文化等。企業並不是單純在推銷特定產品,也在推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考方式或人生哲學。歷史上人類社會的主流文化思想總是在反映該社會中統治階級的利益和需求-例如在一個奴隸制社會裡,反映的就是奴隸主的利益和需求。今天人類社會衡量成功與地位的標準是「物質財富」而非「社會貢獻」,這樣的「拜金主義」文化只是在無節制的鼓勵消費,並讓企業和銀行無止境的累積錢財,與環境保護或社會進步根本毫不相干,這只會讓整個人類文明步向滅亡。



打造形象:
許多極具創造力的人們,被雇用來強化消費者對企業的信心與好感度,讓企業與許多正面詞彙產生連結:如專業、環保、活潑、夢幻…。企業背地裡所做的卻有可能儘是跟這些形容詞完全相反的事。

「許多人會誤以為公司企業就像平常人一樣,他們以為公司企業有感覺、有政治立場、有理想信念…,其實公司企業什麼都沒有,只有財務報表。」



網路寫手:
雇用網民或與部落客合作,在網路上撰文影響讀者對特定企業、產品的認知與評價,在今日已成為普遍的現象,也是業界「公開的秘密」。即使存在相關的法規可對業者開罰,但對這種操作行為實際上卻很難成功「舉證」。可見即使在網路世界這個資訊交流傳播的自由之地,在今天的經濟模式下,廣大民眾面對握有財力的企業仍然還是相當弱勢。

掌握消費者心理:
請哪一位明星來代言廣告可以增加更多產品的知名度與銷售量;廣告或商品包裝的設計創意如何讓產品與品牌成為大眾話題的焦點;特價、限定款、獨家販售、滿額送等策略如何提高買氣;以及先前提到的「認知過時」…,種種「行銷」手法當中都運用許多的學問來操控消費者的情感與判斷,來增加企業獲利,也經常使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多花了許多不必要的錢,買來其實不需要的東西。

小確幸:
這裡的意思並非其原意,而是指現今逐漸形成的社會氛圍-對此以下幾段有很好的詮釋:「『小確幸』在近年成為了一種集體主義的安慰藥品,一種『失控的正向思考』式的阿Q精神。」「低薪、過勞,窮忙族,服務業每天站十多個小時,三餐都不定時,人生的滿足就是深夜下班後打包一碗肉羹麵鹽酥雞回家晚餐兼消夜。小確幸是沒有選擇當中的自我解嘲,虐政下的鴉片,對痛苦的防衛否認。不會被查禁,尚可原諒的樂趣。問題只是你能不能滿足,以及這種樂趣看什麼時候會被查禁。」「…以頭低得恰到好處自豪。委屈得心安理得,那股心酸的自矜。大事上委屈了,只容小處做自己,關起門過小日子。小確幸背後不能說的是大不幸,為什麼這人生走得跟自己沒半點關係,每個關頭不是自己所選擇。」「許多自稱文創產業的業者,不少操作了『小確幸』,炒作出一個發燒的行銷話題,進而創造了一種符號,讓人覺得『買了即有「小確幸」』。…現下的年輕人的茫然,是前所未見的,而『小確幸』在臺灣,…成為了一種符號,一種可以寬慰人心的符號。」

超常刺激:
「動物本能的展現,取決於若干種特徵的存在,將這些特徵誇大化,可以輕易愚弄動物。」今天藉由心理學不斷改進的商業手法一直在「強烈吸引」著消費者,使人們對強化的刺激持續產生過度反應:「美味」的垃圾食物總是令人愛不釋手、展場活動藉由穿著「性感亮眼」的模特兒吸引來大批人潮、超商以集點換取「可愛」公仔來提昇買氣…、當在充滿誇大聳動的新聞、譁眾取寵的媒體、極盡聲光特效的電影中感受不到充實或內涵時,人們還是會被廣告媒體引導到不斷追求感官轟炸的處境…。為了獲利,商業不斷在創造並放大慾望、綁架人類的本能反應。

宗教灌輸:
宗教是幾乎所有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也是很容易被權力者利用來掌控思想、或博取認同感的工具。在這個充滿「匱乏」的社會裡,宗教能帶來精神上的慰藉,處於艱困的環境人們更需要信仰,但一旦宗教遭有心人士利用,就會被引導至「迷信」、「恐懼」、「仇恨」、「盲從」、「聽命行事」、「僵化固執」…。

愛國主義:
與「宗教灌輸」功能雷同,用以強化人民對權力者、及其統治下的政府的認同感,常與「種族主義、民族主義」結合,使人民對特定國家產生無比仇恨,並自願投入戰場,去殺死位於其他國家的從未認識的人們,且為此感到驕傲和光榮。

「愛國主義是一種疾病,它隔離了人們。」

「我的國家就是全世界,而我的宗教是善行。」



製造恐懼:
政府透過情治單位對社會運動人士進行監聽、監視、將其污名為恐怖份子,或是政府、財團透過「策略性訴訟」來製造抗議人士的心理壓力,達到製造「寒蟬效應」的目的,都是常見的權力者製造恐懼手段。威權政府更直接對社會運動者進行逮捕、囚禁、或槍決以殺一儆百。

「一個社會越是偏離真相,那些說出真相的人就越是受到壓迫。在一個充滿欺騙的世界裡,說出真相是一種革命的行為。」

利誘:
第二部分曾以動畫的虛構世界中,能夠操控人心的超能力「Geass」來比喻「金錢」,而「只有信念堅定的人才能突破 Geass 的控制力」。當人們越能夠明白 RBE 社會才是通往人類集體勝利的方向,了解到自己的決定將影響著人類的未來,或許就能夠持續保有那份身為人類的同理心與使命感了。

阿諛諂媚:
當一個人握有極大權力時,無論其能力高低、品性好壞,其下屬當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善於巴結、阿諛奉承的人們-被稱為「搖尾系統」。這是一種為了權力的爭奪、及受「奴化」影響等所產生的人類行為。掌權者面對這樣的一群人,長期處在這種阿諛諂媚的環境裡,也容易失去客觀理性的判斷力,而漸漸變得「自我感覺良好」、腐化…,最後阿諛諂媚者往往也就會比起其他人更受掌權者的青睞而更容易進入組織機構、部門的權力核心,並導致整個組織的腐化。

分化:
如先前所提到,這個經濟模式本身會依個人的財富、背景將人們區隔到不同的群體,此外權力者也會製造人民之間的分裂對立,使人民無法團結,削弱分散集體的力量,來更容易加以統治、鞏固權力-「分而治之」

標籤化:
將特定族群、文化、或某種思想…,貼上負面標籤,並加以排斥或敵視。「標籤化」可以令人們快速誤解、並否定一樣新事物,使人變得僵化固執。

煽動情緒:
可以令人們降低理性判斷能力,結合「標籤化」後更容易將民眾進一步牽引到「仇恨」、並加以「分化」。或是讓人民對社會的不滿轉化成單純的情緒發洩,停止對社會真實問題的探討與省思改進。「民粹」通常是指利用人民對政府、權力者的不滿、怨懟,來反過來控制人民-空有口號,卻不指出並解決社會問題的真正核心,單純利用人民的憤怒來取得政權或政治利益。當多數人民中計,被成功煽動而狂熱和激情勝過理性時,今日「民主制度」(人民投票舉出官員、政黨來決定國家事務)的缺陷就更加顯露出來-這種情形被稱為「眾愚政治」



話術:
「泛指任何基於心理操縱目的的各種說話技術與技巧。」透過話語來迷惑人們,或是植入、偷渡某種思想。比如用「自由」、「進步」等詞彙來為具有掠奪性、且令文明倒退的「金融貨幣-市場經濟模式」進行辯護;或直接在命名時就加上會讓人們產生正面觀感的誤導性詞彙,如:「新自由主義」、「反仿冒貿易協定」、「反恐戰爭」…來掩飾其中涉及的反民主、侵害人權等的欺騙性內容。

堅決否認:
當政治人物或公司企業的惡行遭到舉發時,「堅決否認」是一項利器-當態度堅定就會使更多人更傾向願意相信自己。在這個惡性競爭的社會上,承認的錯誤容易成為競爭對手攻擊的要害而被刻意渲染,並讓社會產生負面觀感,危及一個政黨、企業及個人的前途-錢途,堅決否認犯錯經常是一種維護權力、持續獲利、或求生存的手段。先前在「僵化固執」條目也提到個人的專業形象跟社會地位-擁有多少資源的控制權有關。在今日社會上,始終維持專業表象的假專家或詭辯者,比起坦誠自己犯錯或知識有所不足的人更容易取得政府或公司部門的領導權;社會氛圍也更關注在爭辯、競爭的輸贏而非事理的澄清與相互尊重-這些與人類文明轉型所需的「科學態度」完全不利。

不解釋:
是政府、財團經常使用的手法,在公告政策、決策時只以「專家分析評估後所做的結論」等輕描淡寫帶過,卻始終不解釋政策的研擬過程、不回應遭受質疑處,來達到迴避爭議問題、掩飾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黑箱作業,也讓質疑者、抗議者難以抓到一個明確的施力點來進行反對。

心理暗示:
「話術」和「堅決否認」也都算是「暗示」的不同形式。「暗示」在廣告中尤其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電視雖然是最主要的媒介,但除此之外廣告也充斥在生活環境當中,從街道上的大小看板到處處「不經意」接收進視覺和聽覺的各種符號、訊息-這也包括在影劇中的「置入性行銷」,這些暗示反覆的累積到人們的潛意識裡,漸漸影響改變了人們的選擇傾向、生活方式、價值觀…。

轉移焦點:
從社會問題中獲得好處的受益者,透過「輿論控制」把議題的焦點從問題的真實核心,轉移到一個無關緊要、對受益者本身危害較輕的「假議題」上,讓問題的檢討失焦,不斷停留在假議題上打轉,以為了防止問題真正被解決而損及受益者們的利益。

分散注意力:
讓人們身邊圍繞著各種娛樂和「超常刺激」,或讓人們同時必須關注好幾個重要議題,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和集體力量,降低人們對個別事件的影響力。如此一來,政客、政府與財團就能更加不受阻擾的推行普遍遭人民反對的政策、讓許多的民眾抗議行動最終不了了之。

拖延:
政府或企業表面上承諾將會認真處理遭民眾抗議的問題,同時配合「轉移焦點」、「分散注意力」等策略,當議題的關注度經過長時間的沖淡後,人們就會漸漸忘卻那些曾經被答應要解決,之後卻「跳票」、不了了之的問題。

複雜化:
在政治上、學術上、職場上…,掌握特定知識或關鍵資訊而得以擁有權力地位的人們,刻意將自己的知識複雜化來增加他人的「學習成本」,以來維護自己的「專業」地位及保障自己的競爭優勢。或是政府、企業、銀行,透過將決策過程「複雜化」來掩飾種種剝削大多數人、圖利少數人的政策或惡舉,使人民自覺「低人一等、不懂經濟學」…來防止人民的參與和干涉。

專家與學者背書:
專家或學者,在這個「金錢經濟」社會裡都是可能被收買的,而這個經濟模式本身就是「獲利」導向的,「專業」或「事實」都是其次,並且往往要向利益讓步,如何辨識「背書」的專業或真偽,就如同許多的問題一樣在當前經濟模式下是無解的,是一個「假議題」

溫水煮青蛙:
人們對漸進式惡化的社會問題與環境問題產生了適應性,降低了警覺性和反抗意識,直到事態持續發展成為嚴重的危機和痛苦時,人們已經變得更加沒有能力去挽回局面:推翻當前的獨裁苛政、反抗惡劣商業條款的剝削等。甚至被媒體與教育洗腦而認為反抗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最後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自我規訓:
是「奴化」與「泛道德化」等教育的主要目的:讓人民對社會制度問題的不滿,轉變成「人民對他們自己的不滿」-因為自己不夠優秀、修養不夠好、不夠努力工作學習、沒有將美好的事物「吸引」過來…等等,才會淪落至如此貧窮、不快樂。-「正向思考」就經常被扭曲並引導到自我規訓。



樹立典範:
當權者對做出符合當前體制規範、且有助於體制延續的行為表現的人大力表揚;媒體當在報導如「老婦人撿回收賺取微薄收入獨養三個孫子」、「年輕人高職休學每天打工十小時補貼全家人支出」這類社會新聞時,報導的角度偏向讚賞弱勢者在不平等的社會底下如何苦苦掙扎求生,卻不提及、引導視聽人去省思改善造成這些問題的體制(或刻意只提「假議題」來模糊重點並掩蓋真實的問題)…。這些都將塑造一種錯誤的社會道德標準、價值取向,對訊息接收者灌輸一種彷彿服從體制、或咬牙苦撐就是在今天這社會上的最佳模範、最佳選擇的錯誤印象。

「試著活在一個病態社會裡並不代表你是健康的。」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指當以下幾種條件同時成立時,被害者會對加害人的威脅及迫害行為產生同情、認同,甚至協助加害人:一、加害人握有極大權力,足以掌控被害者的生活以至生存,被害者感到無力改變這種處境;二、加害人對被害者表露出自己心有苦衷、情非得已的一面;三、加害人對被害者施予小惠;四、被害者沒有太多管道接觸外來的不同訊息。當這些條件成為部分掌權者刻意對人民、公司職員施展的手段,就會使人民、員工持續主動的去合理化並接受政府、公司的壓榨、剝削。而當 RBE 思想被積極散播得越廣,上述第一、二、四種條件就越難以成立,防止越多人陷入「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政治無知:
或稱政治冷感、政治潔癖。是「奴化」與「泛道德化」教育的另一項目標:使人民對「廣義的政治-公共事務」感到複雜、厭煩、絕望、甚至對關心政治議題感到恐懼,從而防止人民去干涉由權力者對各種國家法律、貿易協定等等的決策-這些政策自然就是要透過剝削多數「無感」的人民來圖利少數統治階級的。

聽命行事:
聽命行事是一種屈從於權威的心理,由其所帶來的危害與「同理心有限」一樣巨大,「依法行政」的公務員、警察軍隊、公司職員…,往往就是政府或企業得以將惡行付諸實踐的關鍵力量來源。問題的原因包括有奴化教育-缺乏獨立思考的判斷力、盲從、對惡行的刻意無視和縱容、對具有「專業形象」的人士錯誤的給予過度信任和服從…、特別是「金錢攸關生存」-為了讓自己能夠多活一天,又看不見改變的希望時,就不得不對威權屈服。



公益慈善:
無論是人們誠心的慈善付出行為、或是背後帶有「獲利」目的的「慈善消費文化」,當中存在著一個人心盲點是:忽略還要去改善造成各種悲劇的問題源頭-當造成悲劇的環境一直沒有被改變,「慈善」就變成了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行動,麻痺了人們對問題癥結的覺察能力-進而鞏固整個社會經濟制度的「不平等」,也讓誠心付出的人們真正想要消弭的貧窮、腐敗問題永遠還在持續下去。

「該做的是去建立一個讓貧窮沒有辦法發生的社會,但這種看似『美德』的慈善行為,反而在阻礙這種社會的實現。」

「最惡劣的奴隸主,是對奴隸仁慈的奴隸主,因為這使得身受其害的人,看不出整個制度的可憎之處,也讓思考這個問題的人看不清真相。」

幸福假象:
政府控制媒體,持續播送信心喊話來讓人民沉浸在「自我感覺良好」;企業塑造的「消費主義」到整個經濟模式的「金錢至上主義」都在灌輸人們只要努力獲得夠多金錢與特定數量的各種財物就能得到幸福。但這個社會的真相,就是永遠會有人負債、未來更多人將失去他們的財產、失業及貧窮人口只會持續上升…,只有謊言、腐敗、匱乏與不幸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民主假象:
今天「民主」的整個運作的核心,極度仰賴人民的自覺與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但今天的教育制度卻又在極力抑制、抹殺這種智慧;另一方面權力者又已經掌握了上述多種的「心靈控制」技術。這兩大關鍵,再加上金錢對政治具有的影響力,使得「透過註定被金錢染指的選舉」、「寄望可被金錢收買的政府」、或任何在這個經濟模式框架下的改革行動,都很難產生具有實質意義的改變,只有跳脫、超越這個舊經濟模式,才有辦法到達今日「民主」所追求卻又一直無法達成的理想願景。



自由假象:
如先前分別在「獨裁」、「糟蹋天賦」、「精神疾病」、「自殺」、「城鄉差距」等條目談到的,這個經濟模式中絕大多數的人人生沒有多少選擇-從小受困於不符「人類需求」的「教育體制」,年長後則是受困在「工作」的壓力及痛苦中賺錢維生。「選舉制度」、「利出一孔」與「自我規訓」等則是讓人們繼續抱持能自由選擇未來或向上層階級流動的幻想。真相是「金錢就是權力」、「劫貧濟富」、「文化資本」等種種因素早已更加鞏固了這個經濟模式的「社會階級」與「經濟奴隸制」。「自由」跟「民主」和「進步」一樣都是在這個經濟模式中最常見的「話術」。當人們逐漸認識到更進步的 RBE 模式以後,或許也更能領會真正的「自由」應該是什麼樣子了。

進步假象:
今天科技不斷創新、自動化生產力不斷提昇、世界上充滿千般萬種的產品、人們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醫學發達、世界人口在過去一個世紀裡上升了十倍…,全是拜人類對「科學方法」與「石油」的發現和運用,「金融貨幣-市場經濟」今天只是不斷透過「不平等」的方式,去瓜分在這個進步過程所創造出來的成果和財富,與留下數不盡的至今所談論到的及以下將繼續談到的副作用。


=權力集中=

從「貧窮擴大」、「心靈控制」等分類下的諸多條目中,都一再揭示著「金融貨幣-市場經濟」將總是無可避免的走向使得更多「金錢-權力-資源」往上層階級的少數人集中-創造更大的「匱乏」,也讓族群的對立日漸激化。

資產過度累積:
在當前經濟模式的遊戲規則中,握有大量「金錢-資源-資訊」的人在一開始就可以很輕易的立於不敗之地;銀行有極大的權力決定金錢的流向來造福自身與少數人;大型銀行與企業具有免死金牌-「全民買單」,在遭逢經濟危機時可利用政府的救濟金來併吞遭受危機衝擊而即將倒閉的中小型銀行和企業;對擁有大量財富者,基本上已不需再靠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利賺錢,「用錢滾錢」的方式是最有利可圖的,也是今日最大型的經濟活動形式;至於「擴張市場主導權」本身就是今日經濟中所有企業在追求的發展方向…。「金錢-資產-權力」必然走向過度集中,而絕大多數「資源薄弱」的個人想要繼續在這種極不平等的經濟中努力奮鬥、與上層階級者「競爭」已經越來越難上加難了-但在這個經濟模式下想要「生存」,卻還是必須要競爭的。



反管制與自由貿易:
這兩個名稱看似蠻正面的,若改叫「經濟無政府狀態」感覺就又不一樣了。自由貿易與反管制是先前提到的「新自由主義」推行的核心,旨在解除所有國家的市場保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G)」、及「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將幫助創造經濟成長為藉口,宣稱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發展的成果,實際上則在透過貸款使發展程度較低的欠發達國家言聽計從-降低對跨國大型企業的課稅、奪取欠發達國家的自然資源及廉價勞動力、對其社會結構進行重整…而擴大貧富差距。最終使得更多利潤、資產集中到大型銀行與企業的手上。

「自由市場經濟體系提倡政府應盡量不在經濟中扮演任何角色,並且應該將市場完全打開,不給私人投資者任何限制-基本上就是他們想幹什麼就讓他們幹什麼,這與我們希望的民主體制之間蘊藏著矛盾。」



國營事業私有化:
自來水、汽油、電力、公共運輸、教育、衛生醫療、甚至監獄…,當中許多是關係到民生需求的產業,由政府經營時人民有較大的權力進行監督與干預,若「私有化」-由私人企業經營,尤其是被外國大型企業所併購來作為謀財工具時,以「利潤最大化」、「持續獲利」為優先考量下,就勢必要犧牲人民的福祉了。

「私有化並不意味著你將公共事業交給某個好人,它意味著你將它置於未可知的暴政之中。」

官商勾結:
在這個鼓勵「追求私利」的經濟模式裡,「金錢」比起其他媒介往往更能使人們團結一心-讓各大具有影響力的財團、媒體、以及國會議員們…集結在一起,共同謀利。商場上的成功,很多時候就取決於商界人士與政府官員間的「互利關係」-這種關係反映在與公司組織相關的法律設計:包括政府補貼、稅收優惠;或是將各種「成本外部化」與掠奪行為「合法化」,讓企業可以強制收購土地、開發並破壞保護區、排放有害物質到環境…等等;以及在「抵制新科技」、「限制先進藥物可得性」等條目曾談過的例子;同時也讓財團可以無限制的用「錢」為其所支持的候選人大打廣告增加曝光率、讓那些反對當前社會體制的參選者永遠難以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螢光幕前面…。在這個經濟模式中,「政治就是一樁生意」,再加上前面在「民主假象」中提到的兩大重要因素,使得想要透過這個體制下的「政治」或「選舉」尋求改善社會現況的努力,最終效果都極為有限,也往往會漸感到力不從心。



「逐利的人想著同一件事,反抗的人捍衛著不同的價值,我們怎麼贏?人類又要怎麼贏?」

「只有建立一個更出色的模式讓現有的模式過時,實質的改變才會發生。」

「資源導向經濟模式」便是那個即將覆蓋當前衰敗體系的新模式,而「思想啟蒙」是目前最首要的任務,也是能夠帶來實質改變的行動。


=末日預言=

法西斯主義:
或稱軍事獨裁政體-人民的權力、地位被極度壓制於政府中央集權下的社會。當未來更多國家的人民因為物資嚴重匱乏,導致抗議、暴動不斷,政府便更有機會、也更傾向去透過塑造「恐懼」、以維護穩定為理由,來擴大國家的權力,並逐步侵犯個人自由與人權:網路管制、監測社區的生活動向、強化警察機構與情治單位等。在「金錢」的權力關係下,政府應對「金融貨幣-市場經濟模式」導致的各種危機的最終解決方案,往往都是在為這個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上層階級的金錢擁有者」維持社會現狀,因此政府的方針都是治標不治本的,並不會去剷除引發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政府維持現狀的手段就只有剩下訴諸「武力控制」。世界兩大「民主」國家:英國美國皆因貧富差距的嚴重擴大等各種問題,而早已出現法西斯的傾向,至少我們應避免有一種天真的想法:認為今天這種假民主制度可以防止任何一個國家走向獨裁。



機器人統治論:
「電腦」與「機械」這兩大科技的結晶在 RBE 社會裡將成為科學化管理與解放勞動力的關鍵工具;在今天的經濟模式中則將發展出具有思考能力、不會疲勞、行動敏捷、力量強大、防護力高、還能迅速自我修復,並且冷酷無情的自動化殺人機器-只要戰爭沒有結束的一天,且人們能夠從戰爭機器人上獲利的話。在過去,被這個經濟模式所扭曲的人類已有研發出火藥槍砲、坦克、轟炸機、毒氣、原子彈、細菌武器等無數將科技應用於殺人、掠奪、毀滅與權力擴張的例子,今天許多國家已紛紛以減少士兵傷亡為由開始研發戰爭用機器人,當這些機器人取代了守衛、鎮暴警察、軍隊…,未來政府與社會階級頂層的權力者-機器人的擁有者們,對人民的壓制力量也將遠勝於今日。

世界政府:
此處所謂「世界政府」是一個負面名詞,可以理解為融合了上述「法西斯主義」與「機器人統治論」等性質的一個統一後的獨裁世界,是今日銀行的金融體系,與大型企業的市場主導權、「私有化」擴展到最終的結果。此時再也沒有人可以逃脫「金錢制度」的束縛,且所有人類需求與生存資源皆已由世界上的少數集團所把持,而在這之前的反對勢力幾乎已被徹底剷除消滅。這是一個金錢經濟下由「富人們」所統治的全球化與奴隸制的「地球帝國」,其中的匱乏與貧窮惡化到極端,數十億人將因此而死去,並且任何的個人、組織都已無法撼動那時候的社會體系。今天的政府相較於六十、七十年前,已經失去了對企業與銀行的那種影響力和控制了,相較過去今天政府變得更加「無能」,企業與銀行想要主導政府,過去的「政變」已不再需要-它們現在就是世界上最具有權力的兩種組織。一旦今天的經濟模式持續運作下去,「世界政府」的完成也指日可待。



第三次世界大戰:
則是另一種與「世界政府」相反的末日結局,它與前兩次世界大戰不同,這次將是真正決定一個國家能否繼續存活於這個世上的戰爭-戰敗國將迅速成為最大型的貧民窟、難民營,就如同今日非洲諸多地區的樣貌,或至少是返回到原始時代的生活…。當環境破壞加重-資源更加匱乏,世界大國將紛紛為日漸稀少的生存資源展開激烈的爭奪,最壞的情況下便是發展到軍事衝突的地步,此時如果其中一方擁有核武的國家,在面臨即將戰敗的關頭被迫動用了核子武器而演變成「核子戰爭」,或許那就是人類文明湮滅的時刻。

生態滅絕:
可能是透過「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激烈方式,或者是經由「溫水煮青蛙」的漸進過程,對生物整體的生存環境造成無法逆轉的汙染和破壞。有研究預測人類將在本世紀面臨這種人為對自然的極度壓力下所導致的生態系統大崩潰,並且相比過去地球上的數次自然滅絕事件,人為的滅絕將更難以回復。在那種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物種、食物來源皆已消失的處境下,人類恐怕也無法再繼續生存下去了。當未來外星文明到來地球時,他們將會看見一個智慧物種在轉型到第一型文明的過程中失敗的證據…。



「人人為己,天誅地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no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